开始记录姓名。
一共是六十三名学生,最小的是十三岁,最大的二十三岁,宋九有些头痛,敢情比他还大四岁。
“你们都回去吧。”记好了姓名,宋九对那些娘们说,孔子说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河中的女子更可怕,胡老大怕,自己更怕。这些妇人们一个个心满意足走了,宋九将朱三从床上拖起来。
朱三每天在瓦子里说书,到三更才回来,这时睡得正香,揉着眼皮子抗议。
“朱兄,别说书了,天大的好事来了。”
宋九打算开设五门课,经义、算术、物格、会计、实用,后四门课朱三多半不行,经义可以请朱三来教。说书收入并不高,收入会有多少,君子耻于言利,宋九未问过,但相信每月不会超过五贯钱,宋初科举帖就是帖论语十条,墨义是春秋与礼义十条。但还有诸科,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九科。其中九经是最重要的,朱三教授学生同时,同样能温习功课,对科举宋九是死了心,朱三没有死心,老家订了一门亲事,迟迟不婚,不中就不结婚,估计这事儿玄着,温习了也未必能考中,不过相信对朱三来讲,是一次颇有利的机会。说书能增长什么?难道科举会考《卢眉娘》《画琵琶》《虬髯客传》?
朱三一听精神来了,道:“宋贤弟,那个每月房租怎么算?”
河中偏,房租践,朱三孤身一人,只租了两间房子,每月房租只有一百二十文钱,宋九笑骂道:“朱兄,难不成你也是一个一毛不拨的主?”
实际这时候教书先生待遇并不高,每月薪水只有一贯钱左右,落一个好名声,生活却是十分寒苦。不过不同人不同待遇,宋初举子仍然很金贵,朱三凭借举子身份,这五贯钱也能拿。
两人嬉闹一会,来到院中。
六十三个学生还站在院中等宋九,朱三是举子,这些人同样十分尊敬。未学习,先打通了后厢房一面山墙,将两间房连在一起,当成教室。何谓实用,就是教这些学生学会动手能力,好学以致用,而不是读死书。
然后制造一面大黑板,以及大量粉笔。
这个钱不是太多,宋九垫付了。人多力量大,一会儿弄好,又开始制造小黑板,不提学习,这时代学习成本同样高昂,不能真让学生们学习欧阳修在沙盘上写字,于是改用黑板。适当的时候也学一学毛笔字,但就不指望象王羲之那样将自家的池塘染成墨池了,那不是墨池,是一个又一个铜板,六十三个学生,那一家都承受不起。
宋九与朱三在吃早饭,这些学生一大早都吃过来的,一个个在做活。
快到中午时分,教室布置妥当。
先教字,将来这些学生有什么样的前途,谁都不能预料,但眼下必须从中能挑出一些聪明伶俐的人管账。管账会算术还是不行的,必须要识一些字,清楚的记下各个货物名称数字。
然而新的麻烦到了,第一个不是学生,而是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