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页

宋风[校对版] 戒念 3361 字 2022-11-13

“改之足智多谋,可有何想法?!”王安石也笑着看他,出山几年来他对王静辉了解的也非常透彻了,这个人尽管做事有些出人意料,但私心却是没有多少的,可惜一直不能为变法所用,现在肯站出来也是着实不易。

“和解、整顿、缓行、细致!”王静辉肃然说道:“变法乃是变先人已成之法,大宋各种规章制度已经形成百年,人们多因循守旧,变法之下必然触动很多人的利益,所以变法才会受到遏制。先生变法诚然是无暇谋身一心为国,但时间一长也抵不住反对的言论——相公博学,也当知‘三人成虎’的典故,纵然当今圣上乃是难得一见的明君,不过时日长久下来也是心中见疑的!”

王安石听后没有说话,对于王静辉的“八字”建言,他心中自然有自己的想法,不过最让他心惊的便是皇帝对他的怀疑,要知道他之所以能够顶住巨大的压力进行变法,唯一可以凭借的便是皇帝对他的信任。他乃是当今治《老子》的名家,《老子》通篇讲的无非是“权变”两字,《老子》的精髓他心中自然是明白的,而他手中的权力完全依赖于皇帝对他的信任!王静辉所说的,更是点中了他的脉门——没有皇帝的支持,他是真的无法继续再变法了,尽管皇帝赵顼对他的信任看起来依然如故,但他心中明白这是他们君臣两人相得难得的情分,情分敌不过“国事”啊!

“先生变法应该寻求更多人的支持,这样才能够减少变法所遇到的阻碍,遍观朝廷上下,司马君实是先生所不能不争取的。惜司马君实原是先生至交,可为变法争执形同陌路,观其分歧无不是先生行事过激所致,要知道司马君实心中也想着大宋国家富强,遍观仁宗、英宗朝司马君实之奏章,他心中也是支持对朝廷制度进行改革的。先生也是经历过仁宗朝的,殊不知庆历新政之事,为何几十年过后当初的庆历老臣现在会站出来反对先生变法?这不仅仅是一句‘他们老朽了’所能盖过的!所谓和解便是与司马光、文彦博为首的‘庆历名臣’进行和解,谋求他们的支持,则变法事半功倍!”

“奈何成见已深……”王安石颓然说道。司马光和他本有几十年的交情,他们都是在包拯的群牧司一起共事过的,那个时候的理想……一想到这里再看看今天两人之间的局面,王安石心中多少有些黯然神伤。

“先生提出裁并天下州县,君实先生可曾反对过?!”

“不曾……”王安石心中还有些走神,所以王静辉一发问,心中便不由自主的回答道。

“司马君实不反对裁并天下州县,无非是因为这一举动会起到精简大宋官员,并且还能够使得百姓免除劳役之苦的良策!在下观司马君实之举,都是一向以‘节流’为主,倘若先生能够在此上多做文章,司马君实必能相助!”

“可变法核心乃是为国理财……哪里能够迎合他司马君实一人?!”王安石有些生气的说道。

“先生差矣!变法之最终目的为何?富国强兵耳!只要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先生之变法成矣,哪里是附和司马君实一人?!先生‘为国理财’之举乃是‘开源’,但却不注重节流,如青苗法、农田水利法等诸法其根本便是动用常平仓,故司马君实对此极为反对,盖因为各地灾荒等事发生时,常平仓空缺无法弥补需要!”王静辉说道。

王安石心中一动——“富国强兵”这正是变法的根本目的,说什么‘为国理财’不过是当时为了缓解朝廷财政压力之举,但是现在大宋财政运转良好,日渐丰盈,这‘为国理财’的事情都已经被驸马给干完了,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再好做文章的地方了。王静辉不知道自己也给王安石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相比司马光他的作为对王安石来说压力更大——司马光更多的是王安石争论,而他干的才是实事,而取得的效果也更加明显。

“在下建议先生能够先放下成见和分歧,先做一些不会触动旧有势力所把持的利益,这样同样也是为国,现在政绩才是变法派所最需要的,等积累了更多的政绩后再回头整理国家财政,这更有利于先生的威望不受损毁!”

“改之是建议某进行兵制改革?!”

“大宋灭夏,在声势上彻底震慑了辽国,一般而言宋辽之间应该不会这么快便有冲突,先生应该趁此机会整合大宋军事——大宋自太祖太宗皇帝北伐后,军事制度上有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抑制了武将谋反作乱,但同样也使得大宋军中‘将不知兵,兵不知将’,战斗力锐减而受辽国和西夏所制。这个问题自大宋灭夏以来也是一样存在的,不过是暂时被表面的战功所遮盖而已。大宋不同于历朝历代,从来还没有过有异族建立国家与之平起平坐,大宋还是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这军事上是一时一刻也不能放松的。在下早就闻先生有兵制改革的条陈在拟定,先生何不先从兵制改革做起呢?”

“保甲法害民太深,保马法、置将法还有待商讨!”王安石淡淡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