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页

宋风[校对版] 戒念 4248 字 2022-11-13

王安石不明白为什么王静辉就这么偏爱白话文,不过这样的文章确实是非常浅显易懂,据说这是照顾大多数商人并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所采用的办法。作为大宋首席富豪,小王驸马的生意经一直是所有大宋商人和立志从商发财的人最感兴趣的,当然这些经济评论是被那些商人一个字一个字当作《圣经》来研究的,说起来研究最深入的人还是这些商人。

每期一千到两千左右的商业评论很快便被王安石阅览完毕,不过这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王静辉所有的奏章他都看过,一些经济理论甚至早就被他引用到新法当中去了,但这并不代表现在他就能够深刻了解经济评论中的内容。王安石每天有写日记的习惯,但在王静辉发表经济评论后,他日记中的内容越来越多的是对这些经济理论的心得,不过随着他的深入研读,心中的困惑也是越来越多,甚至是反对的意见也越来越大——从这些经济评论上看,小王驸马应该更加偏向于所谓的“自由经济”,而他则是典型的“国家干预经济”。

更令王安石痛苦的是,他的周围并没有人能够和他畅谈这些经济理论,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能——他很清楚儿子王雱的性格,对于这两个相同年龄,都有不世之才的年轻人来说,不能够走到一起确实一种悲哀,更加悲哀的是他非常明白这完全是王雱的错——因为王雱的嫉妒心理!

尽管在政治主张上,王安石和王静辉两人有着这样那样的分歧,但王安石心中却明白小王驸马是非常赞成由他来领导和推行变法的,不同的是在变法的细节上的主张不同,这从这两年变法开始后,小王驸马屡次反对变法条例甚至是迫使他更改新法条例上便可以看出来,但不同于自己的老朋友司马光的是,小王驸马在自己最为艰难的时候又屡次出手来挽救变法所造成的紧张局势,使他每次都可以有惊无险的迈过一个又一个门槛。对于这么一个亦敌亦友的年轻驸马,王安石一想起这个人便有些苦笑连连。

王安石想了想后便拿过名帖,他想是该见见这个年轻人的时候了,以前每隔一段时间,王静辉都会借各种机会将朝中的几个大员邀请在一起,来相互交换各自对朝局的意见。尽管有些时候这些人坐到一起来,气氛不是那么协调,但有王静辉从中周旋,还算能够保证每一次聚会能够勉强收场,现在是该轮到他来单独和王静辉坦诚的谈上一场了!

西北武宁三堡

李泉已经在这里和对面的宋军对峙了有两个月了,现在对方非常清楚自己的底细——李清并不在这里,这是李清事先所未曾想到的,时局变化万千,原本李清打算将白池城、盐州一线拿下构筑一条防御梁太后的防线后便回师踏平武宁三堡,不过后来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差点儿在党项贵族手中翻了船,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对面的宋军要是再不知晓那真成了白痴了。

不过宋军的动向非常令人费解,他们趁着李清东征西讨的间隙,在背后给党项贵族捅上一刀,硬生生的将宋夏“边境”向北推移了百里之多,占据了大量的险关隘口,构筑了坚固的城防工事,但却并没有对他来趁火打劫,主动和李泉交战,当然这两个月两军也没有闲着——各种各样的偷袭轮番上演,李泉也曾试图攻击武宁三堡,无奈宋军将武宁三堡打造的如同乌龟壳一般坚硬,火器数量更是多的吓人,吃了几次亏后,李泉就彻底打消了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想法,也就地构筑了几个环环相扣的小城寨来防御宋军。

“这里便是李泉的乌龟壳了!”杨崇岳用指挥棒将对面李泉的几个城寨模型画了圈子,笑着说道,仿佛这两个月来和李泉的反复争夺像是儿戏一般。

杨崇岳的乐观是有基础的——他的对面便是在西北以能征善战而闻名的种谔,随同而来的还有两万兵士,他们就驻扎在武宁三堡南面约十里地的长城岭之中,当然还有大约两万的机动兵力部署在十里井,不过十里井与这里相隔三百多里,中间还隔着浑州川,这些兵力是靠不住的,但尽管如此,单凭这两万增兵便已经使武宁三堡的总兵力达到了四万之多,超过了对面李泉的兵力总和了。

最重要的是这段时间屡次立下奇功的特种部队也随种谔来到了武宁三堡,这支特种部队得到了富弼和种谔的大力支持,在战斗中的减员都已经补齐,并且进行了简单的训练。当然种谔在见识到特种部队的优势之后,临时起意将三千精锐兵士交给了无心,这就使得特种部队的规模达到了五千之多,不过在战争结束后,这些编外兵士是不能够随特种部队回到汴都的,他们将会作为种子留在西北战区,种谔对他们的期望非常高!

“这些城寨都是从周边森林中砍伐的树木定桩而建,坚固倒是有了,但却是怕火烧!幸好种帅来的及时,不然再过上一个月,这里便要进入雨季,今年大宋大旱,雨水不见得会有多少,但终归是个麻烦!”杨崇岳笑着说道。

“现在武宁堡这里囤积了大量的火器,在过往两个月的战斗中也曾使用过,不过都不会有正面凭借火器就能够摧毁整个木寨的能力。这次从汴都那里运来了几批燃烧弹,这是新式火器,威力巨大。在延安府的时候某曾和韩国公亲自看过这种燃烧弹的威力,除去能够具有极强的燃烧能力,就是投放出去瞬间爆炸威力甚是惊人,有了这些东西,李泉的乌龟壳不足为患,倒是数量有些少了点……”种谔笑着说道。

种谔所提到的燃烧弹在场的众人都没有见过,沈括苏颂虽然很早就把燃烧弹给做出来了,但这种武器由于是由从石油中蒸馏出来的轻质油制成,在储运过程中非常不便,生产工艺上还显得非常粗糙,产量也就很少。

几个月来沈括他们不断的改进,用铁壳、陶瓷来做外壳,但最后在王静辉的提醒下使用木桶进行封装,这完全是王静辉在后世的时候看葡萄酒广告的时候来的创意。这样由木桶封装的燃烧弹采用小型投石车发射,甚至还有一些特制的燃烧弹尺寸非常小,可以直接用弩炮发射,威力小了很多,但准确度却是大为提高。对于燃烧弹的底细,只有种谔才亲眼所见,天机也在大帐之中,他也是从汴都的来信中才知道大宋有一种类似猛火油的武器,限于是顶尖机密,所以不得其制法,不过单凭来信中“威力巨大”四个字,就足以让他重视了——这封信是王静辉的亲笔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