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页

宋风[校对版] 戒念 2850 字 2022-11-13

“这次刺杀失败,估计我想要得到的东西,小王驸马心中也非常明白,不过好在我已经知道南朝的火药原料来自硫球,并已经同报给了国内。有小王驸马这样的人在这里,我恐怕很难以成事了,图自浪费心力,倒是不如回到国内全心辅佐太子,太子已经十五岁了,明年便会亲政——这将是我们辽国最后的希望!”萧佑丹说道。

萧忽古听后点点头说道:“估计小王驸马早已经注意到你了,你再待在南朝也无甚作为,早些回去也好,你不打算和我一起回去了吗?”

“你的伤势稍好一些便立刻启程,我在这里还有些事情没有做完,大宋善于守城,不过我已经收买了一些官员,到时候可探听一些虚实,免得到时候被动。”萧佑丹说道。

小王驸马居然让萧忽古带话给大辽皇帝,这就说明宋朝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在萧佑丹而言若是碰上了这种情况,威逼宋朝的事情不做也罢,毕竟辽国与宋军相比现在优势非常有限,这主要便是宋军在西北这几年来令人瞠目结舌的战果所致。不过现在看来南朝和辽国的对比让萧佑丹忧心忡忡,若是两国之间爆发一场小规模的冲突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若是能够让魏王来顶缸自然是最佳效果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虽然智者不为,不过牺牲一些辽国的元气来换取削弱魏王势力也是划算的很——当然前提必须是太子受益!

汴都,资治通鉴书局

以前的资治通鉴书局就在司马光的家中,由于受到王静辉的全力资助,无论在财力上还是在参阅资料上,都要丰富了许多。王静辉几年前终于劝动了司马光,将旧有的资治通鉴书楼干脆重盖了一所,里面配备了最新的取暖设备,除非有人在书楼内部点火,基本上杜绝了由于取暖而发生火灾的事情,即便是内部发生火灾,里面的人也可以通过防火门将火灾的范围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当然现在的新资治通鉴书局还是在司马光的家中,不过是王静辉将司马光的邻居家给买了下来,整个书局规模扩充了十倍有余,有两幢相连的三层主楼作为书局主体建筑,旁边还有几幢建筑作为辅助建筑。现在的资治通鉴书局今非昔比,在里面做学问是再舒适不过的了,当司马光通过破开的院墙来到新书楼的时候,惊讶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王静辉全面改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书局状况,除去以此来改善两人之间的关系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对“治史”的看法。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人能够比王静辉更加清楚《资治通鉴》的历史意义,而《资治通鉴》的著述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司马光本人著史治国的本意,相比之下王静辉比司马光更加看重这本书,更加清楚这本书给这个社会将会带来怎样的改变——和司马光的前辈司马迁的《史记》有着很大的不同,后世中国治史思想完全是传承了司马光的精神,在某种意义上讲《资治通鉴》的社会意义和影响力超越《史记》太多。

《资治通鉴》尽管在物质上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这本书的编写进度依然没有提高多少,这全是因为司马光本人严谨的态度,再加上历史已经改变,司马光并没有如历史进展一样被贬到西京洛阳和富弼去做伴。

不过在王静辉的眼中《资治通鉴》迟早有一天会写完,而他还要花这么大的力气来重建《资治通鉴》书局,就是像把这里变成一个学术中心——治史,是中国学术传统中具有显赫地位的一个领域,以史为鉴不仅对学术界有效,更是对统治阶层有着非常深重的影响,尤其是宋朝这样一个儒学高度发展的朝代。不过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对于《资治通鉴》这样的一部政治“圣经”,一部总结了中国历史上政治沉浮与执政经验的帝王“圣经”,“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他本来是写给皇帝的政治、历史教科书,是让他们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但是宋朝的皇帝们却一代不如一代,他们并没有按照这部书上教导的去做人、做事、做皇帝!

在很大的程度上《资治通鉴》并没有起到当时应有的作用,这对王静辉来说是一件非常值得深刻反思的事情。在王静辉原来所处的历史时空中,司马光的心血算是白费了,但现在王静辉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但他还是需要“武器”——《资治通鉴》正是这样一柄非常有力的武器——司马光的名望才学在这个时代也唯有王安石可以堪堪相比,但在治史上司马光确实当之无愧的巅峰。

“君实先生。”王静辉放下手中的茶杯,在宽敞明亮的《资治通鉴》书局会客厅内,王静辉和司马光相对而坐,“几年来《大宋明镜报》出版以来,从一个月十五期到现在每月逢十不出刊外,有二十七天出报,销量已经达到了十一万份。大宋学子、士人、官员或是独立购买或是合力订阅,《大宋明镜报》已经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了!”

司马光虽然不明白今天驸马的来意,但听到《大宋明镜报》的现状后心中也是非常吃惊的,尽管他知道这份由驸马资助出版发行的报纸向来就卖的很好,但也没有想到居然有十一万份之多,不过他还不知道在南方地区“盗版”风行,实际上的数字还要庞大的多。

“是啊,《大宋明镜报》中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却也成为大宋学子必读之物……”司马光平静的说道。尽管他和小王驸马中间对大宋的前途有着太多的分歧,但他在心中不能不承认这个年轻人为大宋做了太多的有益之事,尽管这个年轻人行事有着太多他所认为的“不妥”之处,但不能否认的是大宋能够有今天的局面,不能不想到和这个年轻人之间的关系。

“几年前对于《大宋明镜报》刚刚发行的时候,学生曾许诺过一定要让朝廷有一份类似的报纸,不过是因为当时朝廷的财政状况所限,还有发行报纸这种前所未有之物有着太多的未知可能,所以便有学生试着先行探路……”王静辉淡淡的说道。

“改之,现在难道你想建议朝廷也发行报纸吗?”司马光打断了王静辉的话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