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刺杀行动失败让青衣文士心中极为沮丧,虽然在自己属下面前没有显露出来,但心中还是扼腕不已。在窗前胡思乱想了一阵,青衣文士心中觉得非常烦闷,便将手中的书卷抛在书案上,微风吹过书页,封面上面两个字显露了出来——《老子》!
青衣文士不知道这次自己策划的刺杀驸马事件给王静辉以灵感,决心将武装间谍和特种兵作战移植到这个时代。其实不管怎么样,在保安城之战之后,王静辉从无心和冰封身上看到这两种特殊作战方式的巨大威力,若是没有冰封和无心,保安城之战未必就这么轻松。
王静辉回到驸马府之后并没有立刻写札子,而是陪伴蜀国公主,毕竟这次刺杀事件让自己的老婆极为担惊受怕,虽然自己丈夫没有掉一根毫毛,身上也不比那些幸存的护卫一样沾满血迹,但无论谁遇上这种事情都会让家人担心,更不要说自小就一直生活在父兄宠爱下的蜀国公主了。刺杀事件发生后的几天王静辉除了入宫面圣之外那里都没有去,只是守候在妻子的身旁,希望这样能够减轻妻子心中的隐忧。
蜀国公主是快乐的,看着怀中的妻子,想到原本历史上命运多桀的公主现在已经成为自己的爱妻,并且继续生活在快乐当中,王静辉心中涌起了一阵自豪感,不过因为自己的身份和志向不能给妻子更大的快乐,他心中也多少有些愧疚。
关于武装间谍和特种兵的札子已经递上去好几天了,枢密院对此事有着很大的分歧,这不同于枢密院中武官和文官之间的传统对峙,相反在文官系统中王静辉的札子倒是引起了很大的兴趣,而武官系统包括郭逵本人对此都表示了怀疑,认为这样的军队是否有必要建立,毕竟看起来特种兵更像是御内直班的翻版。
枢密院内的讨论出现了两极分化是王静辉事先就能够想到的,不过这样的结果却和他想象中的完全相反,在和郭逵有过多次接触之后,他才明白武官对这样的军队为什么持怀疑态度——特种兵要是偷袭对方粮道还有可能,但在深入敌国的情况下后方补给完全断绝,连吃饭都是个问题,更不要说还有语言上的差异,这样的小股部队若是进入辽国和西夏的话,只要一和人接触就漏馅了,到时候恐怕就是敌人嘴中的一盘菜;要说刺杀敌人将领就更不可能了,高级将领的帅营都是在中军大营之中,层层护卫想要万军之中取敌人首级,恐怕也只有外面说书人嘴中传说中的关云长了,这太不现实。
郭逵出于忘年交的情分上没有把话说得很难听,只是把一条条的缺陷提出来,他是在前线和敌人交手半辈子的大将,战场经验丰富,在他看来培养精兵是绝对要做的,但没有必要来专门建立这么一支军队。尽管有解烦军、虎豹营和黑甲精骑这样典故,但他还是非常怀疑一直完全没有后方补给的小股部队能够有什么做为,连生存都是很大的问题,更不要说去实现驸马札子中改变战场上的敌我态势了。
不过值得王静辉庆幸的是枢密院的老大文彦博对此非常感兴趣,在文彦博的影响下,枢密院的文官系统官员或是出于拍文彦博和王静辉的马屁也好,或是真的有自己的见解能够看出其中特种兵的潜在价值也好,都纷纷和武官系统中以郭逵为首的反对派进行了好几场唇枪舌剑式的辩论,不过与武官系统中那些由以前能征善战的将领所组建的“参谋部”相比,他们都多少有些语言多少有些苍白,他们最可靠的论据便是保安城之战中无心所率领的那两千杂牌骑军对党项人的辉煌战果。
王静辉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为了保全郭逵而凭空设立的“参谋部”居然是这次反对自己建议最厉害的大本营。虽然郭逵和自己有过多次接触,想要试图说服自己放弃这个异想天开的建议,但是和郭逵交换意见的同时,王静辉也终于明白了武官心中的想法——这个时代的作战方式很有问题!
在郭逵这些传统的大宋武将心中,还是有点像中世纪西方的骑士对决一样,更多的是讲求光明正大的战胜对手,很少使用奇谋来制胜。不过这样的作战思想在王静辉的心中简直就是垃圾一堆,他可不这么看战争,尤其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在他心目中只有胜利者才有发言权,才可以在谈判桌上肆意妄为!更要命的是大宋可没有契丹与党项那样“阔绰”——骑兵、不是几千、几万的骑兵,而是十万、三十万的骑兵!在大宋能够像保安城之战中韩琦大方的给无心的杂牌军两千匹马一样,这在大宋将领中是一种发疯的做法,简直就是儿戏,换做任何一个将领都会把这些宝贵的马匹装备到最精锐的部队中——尽管这支被装备的精锐部队是步军,还没有骑过马!
若不是事先清楚历史的发展,从而设下重重圈套,王静辉不敢想象要牺牲多少大宋精锐部队才能够一举拿下梁格嵬的十几万党项骑兵,这不是击溃、歼灭,而是活捉、围困,这在大宋对外作战的历史上是从来不敢想象的,即便是后世宋军中武力超强的岳家军搬到这个时空中来,也不能做到!
在后世生活的时候,王静辉知道即便是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有着绝对的武器装备优势,还孜孜不倦的探求新的作战方法来改进自己的作战思想,更不要说大宋还没有达到后世美国那样的军事权威!
第二百六十七章 缓行
“宽夫先生,学生对特种兵部队的一些想法大体上就这些了,虽然在使用特种兵的问题上,先生或许和学生有着很大的分歧,但不容否认的是这种作战方式确实能够改变大宋与敌国之间的力量对比。还是那句老话,学生宁可敌人多流血,也不愿意看到我大宋百姓遭殃,哪怕流血的对象是敌国的平民也亦无可!”
王静辉说完后端起桌上的茶碗慢慢的喝了一口茶,他也不知道今天自己来拜访文彦博到底是对还是错,不过现在文彦博作为自己在特种兵问题上最大的支持者,他不得不来拜访文彦博,将特种兵的用途阐述的更加清楚明白一些。不过麻烦的是在王静辉的心中,特种部队最大的作用便是类似西夏和辽国一样的“打草谷”部队,在边境结合部肆意抢掠,这里在王静辉的眼中是天然的特种兵训练场,既有实际上的生存压力,又可以最大限度的接近实际作战境况。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是王静辉知道文彦博为此也是多次反对自己,他担心文彦博会在这个问题上多有微词纠缠不休。不过王静辉不敢把特种兵和“打草谷”的军队做对比,文彦博这个人比较难缠,他更多的还是侧重介绍特种兵可以在敌人后方造成混乱。
“本使已经明白驸马的用意了,不过本使更看重的是出奇兵制胜!驸马也知道大宋缺少马匹,以步军和敌国的骑兵作战,这样太吃亏了。在目前朝廷想要对外频繁用兵,不止是军费够用就可以,更多的是要获得胜利,我大宋虽然获得了不少马匹,但和党项与契丹动辄数十万的骑兵相比,实在是太少了!正如驸马在札子中所说的那样,若想获胜如火中取栗一般,唯有出奇制胜方是上策。暂且不论如何出奇兵,但是在要出奇兵的时候要现有强兵才可,故本使才对驸马之策赞成,先培养出这些特种兵,至于怎么用就是前线将领的事情了!”文彦博笑呵呵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