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页

宋风[校对版] 戒念 3110 字 2022-11-13

面对钱塘江,王静辉可是大大的皱眉,他不懂水利,但在后世他听过一句极为著名的话——“黄河斗金,钱塘斗银”!王静辉不知道古代劳动人民在钱塘江上花了多少钱,但通过余杭县志,他得知在唐朝的时候在浙江一带总共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有十处,其中八处便在这附近,据他所知唐朝在全国兴修的大型水利工程总数不应该超过三百处,这个比例让他有些背心发凉。

尽管前人也留下了钱塘海防,但这里的海防形势可比王静辉在楚州的时候恶劣多了,至少范公堤周遭的海情没有钱塘潮这么凶猛。通过县志王静辉了解到这里的海情在最近的几十年中没有形成什么大的祸患,但这江浙可是南方的米袋子,搞不好哪天来上这么一次,那整个南方的粮食供应就要发生很大的起伏。宋朝的内患农民起义给王静辉的感觉是南方要多于北方,老百姓若是吃不饱肚子,造反是肯定的,这钱塘江海防事关重大,不过周围的人被几十年来没有发生过大海潮给麻痹了。

凡是事关老百姓肚皮的问题,王静辉是最关心不过的了——中国自古到今除了异族入侵会造成改朝换代之外,剩下的便是肚子问题了。王静辉可不会对钱塘江抱有侥幸的心理——乾隆多次下江南,几乎次次都来海宁,这除了和传说中乾隆皇帝的身世有关之外,就是为了这一带的海防,这里可是清朝时期全国的米袋子,若是这里完蛋了,那乾隆的皇位就可不大乐观了。

在王静辉的授意下,李慎虽然对杭州富户为了抵消农田水利法的徭役而征收了重金,但若是和这钱塘江相比,那可就显得非常不足了,加之“钱塘斗银”的说法,最终使他决定自己亲自出马来搞定这件事——用自己的财富来修整钱塘江海防。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了金钱是万万不能的!”王静辉一直信仰这个准则,在他看来自己就是家产再多也不够填这“钱塘斗银”,不过他可以借助大宋的人才,他完全有能力来调动大宋最顶尖的水利专家来想出一个对付钱塘海潮的办法。

除了保持对钱塘江海防的日常修护之外,王静辉并没有急着下手,他派人将杭州的地方志有关水利的地方全部摘抄出来,并且还让李慎派出人手,去广泛的访问当地居民,详细了解这钱塘江海潮的情况,并且还做了详细的记录。对于这些原始资料,王静辉非常看重,他想要把这些东西带回汴都开封,在那里他要集合全大宋最顶尖的人才来攻克这一难关。

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归

皇帝赵顼的信还快便来到了,这远比王静辉预计的要快的多——王安石捅了一个大窟窿,他那历史上有名的青苗法、市易法终于闪亮登场了,虽然有些条文和王静辉所记忆的不同,估计是受到自己的影响,但换汤不换药,不然也不会招致众多大臣的诘难了。

王安石新法条文所扰动的风波在王静辉眼中并不算什么,大宋财政已经比历史同期水平要好的多,只要不动用广惠仓触及到他的底线,什么都可以挽回,不过更加引起他的注意力的是王韶已经秘密到达秦州——这是皇帝赵顼来信当中最主要的内容,他派遣王韶知秦州就是想要趁着西夏内部空虚,内讧不止的情况下火速处理掉西夏以南、河煌一带的吐蕃部落问题,从而实现西夏腹背守敌的战略目标。

王静辉和王韶几年前共上《平戎策》的时候,对于河湟一带的吐蕃诸部发展变化的形势和收复河湟的意义,进行了深刻而又精辟地分析。如果他们所提出的军事目标能够实现,不仅可以直接加强对西夏的防务工作,改变北宋在宋夏战争中的被动地位,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变法派的政治声誉,显示变法运动的威力,从而促进改革的进行——这是王安石翻出《平戎策》力主王韶领军具体实施的最主要的动力。

《平戎策》已经不是历史上王韶所上呈的《平戎三策》了,而是《平戎五策》,早先的时候皇帝赵曙对此就十分重视,想要实施,不过被王静辉给拦住了——大宋的财力不足,而且党项当时的实力没有被充分的削弱,搞不好会成为大宋的泥潭,不如先对西夏进行经济和文化的渗透后,打下根基在进行图谋,所以这才拖到了今天。

王安石心中的算盘非常明显,王静辉也知道王韶和王安石走的非常近,算起来还是自己把王韶介绍给王安石的,现在王韶站在变法派一边,这也是王静辉感到无可奈何的事情,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但这也不算什么坏事,至少他和王韶的关系依然很密切。至于王韶通过军事胜利来为变法派争取生存空间,王静辉觉得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现在保守派的风头实在是太大,用王安石来杀杀他们的威风也是符合自己的意图的。最重要的便是王韶的军事行动将会真正使得西夏陷入危境,王静辉已经容不得西夏在他面前耀武扬威了,必须在这几年之内彻底解决西夏问题,或是灭国或是打残,反正党项人必须从历史的舞台上退场,不然有这么一个政权在西北来威胁大宋,以后大宋向其宿敌辽国发生冲突的时候,终究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

“夫人,咱们该收拾东西回汴都开封了!”王静辉收好信件对妻子说道。

“夫君肯回汴都了吗?不是还要等上一段时间吗?”赵浅予笑着问道。

王静辉做了一个耸肩的动作说道:“没有办法,开封那里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用不了几年西北的党项人将会被彻底荡平,我们必须做些准备,这样关乎我大宋国运的事情,我是万难站在一边的!”

“真希望我大宋能够永远繁荣昌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不受异族侵扰!”赵浅予默默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