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刘协一脸的苦恼,众人便辞别了刘协,径自出去之后,将所有的臣工都集合起来,这才开始商议,将这事情给众人一说,特别是刘协的那番话,让众人一下子都傻眼了,谁也没有注意,这可就要准备饿肚子了,又能坚持几天?
还是延尉吴纲比较有决断,脸色变换了好半天,心中也有了些猜测,加上本身他是没有太多的家眷,所以只是略作沉吟:“如今之计,只要将诸位的下人和仆役全部赶走,只留下各自的家人,这样一下子就少了四五千人,这样一来,粮食应该就能制成的久一点,如果在加快行军的话,应该能在半月之内赶到豫州,到了豫州就不用忧愁粮食了,这也是唯一的救命之策。”
吴纲话音落下,众人便是一阵迟疑,毕竟没有了那些下人和仆役,他们怎么还有安逸的生活,指望那些兵卒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时间也没有人符合吴纲的话,但是不代表不明白吴纲说的办法是对的。
此中有一人一直默不作声,这些天来便是冷眼旁观,此人便是许邵,许邵字子将。汝南平舆人,当时著名人物评论家,据说他每月都要对当时人物进行一次品评,人称为“月旦评”,曾经评价曹操为“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许邵年轻时便立名声,有节操,喜欢品评人物,赏识不少人。如樊子昭、和洽,都有名于当时。最初任郡里的功曹,太守徐璆很敬重他。府里听说许劭为功曹,没有不改变操守,谨饰言行的。同郡人袁绍是公族豪侠,自濮阳令离职回家,车马徒众,十分豪华,但等到准备进入汝南境内时,却把宾客等打发走了,说:“我这样的车马装束,难道可以让许子将看见吗?”于是就只乘着一辆车子回家。许劭曾经到颍川,与他同游的都是一些有道德学问的长者,只有他不去看望陈寔。而陈蕃的妻子去世后回乡安葬,乡里人都去参加葬礼,只有许劭没有去。有人问他是什么原因,许劭说:“太丘(陈寔)道术太广,太广就难以周到;仲举(陈蕃)性情严峻,严峻就不能通达。所以我不去。”他品评人物大都如此。
这便是说此人识人之明,汝南人:“平舆渊有二龙。”劭从祖敬,敬子训,训子相,并为三公,相以能谄事宦官,故自致台司封侯,数遣请劭。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劭邑人李逵,壮直有高气,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第1275章 心智
这许邵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当初司空杨彪征召许劭,又被举为方正、敦朴,朝廷特征,都不应。有人劝许劭做官,他回答说:“现在小人得志,王室将乱,我想去淮南东海避难,这样来保全家中老幼。”
于是南到广陵郡,到达后,徐州刺史陶谦以礼相待,很是周到。但许劭却感到不安,告诉他的门生说:“陶恭祖表面上好名,内心却不是真的。他对我虽然很好,但这种情况是不能维持长久的,不如走吧。”于是到曲阿投靠扬州刺史刘繇。后来陶谦果然收捕了寄居在他那里的宾客。
再说许邵离开徐州之后,便去投靠了刘瑶,哪知道刘瑶也忒命短了,只不过做了不到一年的扬州刺史,甚至不曾真正通达扬州,就被孙策给打到了豫州,孤守豫章,最终还是落败了,当时许邵和刘瑶一起逃到了豫章,许少的聪明才智也没有能帮得上刘瑶,最终刘瑶被剿灭,许邵也差点被抓,幸好此时许邵还年轻,便一路颠簸流离到了雒阳,被友人和洽举荐,初为尚书令,后来刘协赏识他,随将许邵升为三公之一的司空,不过此时许邵历经劫难,已经很少开口说话了。
只是此刻听了吴纲的话,一向不大爱说话的许邵却忽然接了茬:“诸位,吴大人说得对,凡有军兵便能护的你我安危,而留下这些下人仆役,不过是诸位能被伺候的叔父而已,再说刘岩先前可是说过,要将我等人斩杀干净,是想若是因为断粮而让兵卒闹将起来,那么你我可还有活路,依我看也不妨将下人和仆役全都散去,只要到了豫州便凭诸位身价也不缺了仆役来伺候。”
众人一呆,都看了一眼许邵,却没有人反驳许邵的言辞,只是有人叹了口气:“这些人随我们从雒阳出来,如今半路上便放弃他们,只怕他们会成为刘岩的猎杀对象,反倒是害了他们——”
“这倒不然——”说话的是博士祭酒荀悦,此人字仲豫,幼时聪颖好学,家贫无书,阅读时多用强记,过目不忘,却是颍川荀家的旁支,却与荀攸等人并无太多的干系。
十二岁时,能说《春秋》,尤好著述。汉灵帝时,因见阉官用权,荀悦托疾隐于家中。当时人不了解他,只有从弟荀彧特别称赏钦佩他。到了汉献帝时,应刘协征召,进入镇东将军的军府,历任黄门侍郎、累迁秘书监、侍中等职,最后升任博士祭酒,与荀彧侍讲献帝宫中,旦夕谈论,深为献帝嘉许。献帝以《汉书》文繁难懂,命荀悦用编年体改写。乃依《左传》体裁,写成《汉纪》三十篇,时人称其“辞约事详,论辨多美”。另著有《申鉴》五篇,抨击谶纬符瑞,反对土地兼并,主张为政者要兴农桑以养其性,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表现了他的社会政治思想。还著有《崇德》。
却说荀悦顿了顿,却是摇了摇头:“刘岩怎么狐疑去理睬那些下人仆役,这些人根本引不起刘岩的注意,要追杀这些下人仆役,即便是没有反击的能力,定然也会分散刘岩的兵力,刘岩怎么会做这种蠢事呢。”
“这倒也不错,诸位还等什么,还不快叫下人散去——”辅国将军又国丈董承好像想到了什么,毕竟作为国丈还是愿意为天子出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