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三面合围之势已经演变而成,成都便开始动荡,五月初刘岩命人总攻成都,连攻十余日,终于刘璋开城而降,至此益州半境落入刘备之手,这其中却是多亏了法正和张松,可惜早先张松被刘璋斩杀,剩下法正却是一只在刘备身边,从刘备入蜀开始,所有的一切都是法正在操持的,刘备得益州,却是有大半亏了法正。
却说成都城破之日,成都城内尚有精兵三万,所有的军备辎重,够大军食用一年,另外,刘备以破竹之势,大兵合围成都,围了半月也打不下来,可见刘璋还是颇有实力的,那么他为什么会投降呢?这就要说到刘备在攻蜀时所使用的人心攻势。这个攻势的成功,大大的功臣还是要说到法正。
刘备攻蜀,其实是处在十分不利的战略位置,其一,攻益州是仰攻,对方占据地形优势,又是以逸待劳;其二,自己手下大部分,都是刘璋或者荆州的降卒,为了制约他们刘备不得不用以人质要挟的方法,刘备之所以出此下策,可见军官士卒对刘璋还是颇忠心的;其三,荆州应为刘备立脚的根本,时时受到来自刘表和刘岩孙策等人的威胁。此三条是在大势上,作为刘备一方不利因素的归纳。
其实刘备所要面临的困境还不止如此,刘备在葭萌南进之时,益州从事郑度向刘璋进言,说到刘备孤军来袭,兵不到两万人,士人百姓也不归附,他的军粮来自搜集民间的粮食,他的军队缺乏军备物资。要对付他只需要迁移巴西梓桐的民众到涪水西边,烧毁那里的一切仓库粮食,然后坚壁清野,然后避而不战,刘备兵粮耗尽之后一定会逃走的,到那个时候,一击就可以擒住刘备。
这段谏言可谓份量十足,一击而中要害,令刘备闻之而生惧,可惜刘璋没有听取郑度的建议,还罢黜了郑度,如果万幸刘璋能听从,那么刘备入蜀胜负尚未可知,甚至多半会因此而大败。
刘备在久围成都不下,陷入僵局之时,在刘备身边的法正又写了封信给刘璋,其中除了一些滥表关心之词之外,有几句很有份量的话,直接打击了刘璋的信心,法正笺璋是这样说的:“……事变既成,又不量强弱之势,以为左将军县远之众,粮谷无储,欲得以多击少,旷日相持。而从关至此,所历辄破,离宫别屯,日自零落(这些话,是针对郑度的谏言,指责郑度观势不明,初看有理,实则屁话)。”
“成都虽有数万兵,皆坏陈之卒,破军之将,若欲争一旦之战,则兵将势力,实不相当。各欲远期计粮者,今此营守已固,谷米已积,而明将军土地日削,百姓日困,敌对遂多,所供远旷。愚意计之,谓必先竭,将不复以持久也。空尔相守,犹不相堪,今张益德数万之众,已定巴东,入犍为界,分平资中、德阳,三邈道侵,将何以御之?本为明将军计者,必谓此军县远无粮,馈运不及,兵少无继今荆州道通,众数十倍,(有些话,虽是事实,指出了刘璋当前的困境,但是其中,也有瞎编成份,比如,当时刘备的原有兵力,不会超过三万,襄阳留守近一万,刘备等三人入川,至多至多,也只带了两万人左右。)”
“若争客主之势,以土地相胜者,今此全有巴东,广汉、犍为,过半已定,巴西一郡,复非明将军之有也。计益州所仰惟蜀,蜀亦破坏;三分亡二,吏民疲困,思为乱者十户而八;若敌远则百姓不能堪役,敌近则一旦易主矣。广汉诸县,是明比也。又鱼复与关头实为益州福祸之门,今二门悉开,坚城皆下,诸军并破,兵将俱尽,而敌家数道并进,已入心腹,坐守都、雒,存亡之势,昭然可见。(再一次指明势力态势,化解刘璋作战决心)”
法正还在最后写到:“……左将军从本举来,旧心依依,实无薄意。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
既然已经兵戈向相,那么早就断绝了情义,其中法正的嘴脸已经可恶到了极点,且不管这封信写的如何,法正的这封书信,应该在很大程度上,触动了刘璋,让刘璋丧失斗心,刘备围城之际,刘璋的蜀郡太守许靖想越城投降,事情败露,刘璋却没有处死他,按照常理,如果刘璋战斗意志坚决,那么这样的叛徒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军事上的节节失利,再加上臣下的背叛,刘璋心灰意冷,于是成都被围十数日之后,他无奈开门率众投降,其实这样的结果,也是他自己不听忠言造成的,从张松提出联合刘备开时,至到刘备围攻成都,刘璋的耳边都不乏忠言,只是他没有能听进去,所以能让刘备在短短几个月之内,踏平了益州。
其实当时益州的忠臣良将还是有少的,前面提到的郑度是一位,宁死不屈的张任又是一位,而主薄黄权就曾经叹道:“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也。”
不过也幸好刘璋亲近小人而远贤良,才使得刘备能够攻下益州,在攻打益州的时候,军师诸葛亮却并没有能展现才华,反倒是这一路上法正不停的出风头,此人果真机智不凡,只是在个人操守上却是有些让人感叹,最少诸葛亮在刘备面前却并没有说什么好听的话,可惜刘备并没有因此对法正如何。
本来攻下成都,拿下了益州北部诸郡,对于刘备应该还是个很高兴的事情,但是就在刘备刚刚攻下成都的时候,却忽然有人从襄阳赶来,将襄阳失陷,关平被杀的消息告诉了刘备,当时关羽就急了,非要点齐人马杀回襄阳而关平报仇,幸好被诸葛亮给说住,当时诸葛亮是这样说的:“云长以为关平为义子,主公为兄长孰轻孰重?”
这一句话让关羽到底没有敢杀回襄阳,毕竟益州初定,还有南面诸郡不曾收降,虽然刘璋一纸诏令让不少人投降,但是南方多有蛮夷之地,却还需要平难,如果此时出兵攻伐襄阳,这无异于取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