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得看情况啊”崔敬白了刘远一眼,明知他在闹小孩子脾气,不过看在宫里做才人的妹妹份上,又好气又好笑地哄着他说:“英雄莫问出身,刘皇叔还是鞋匠出身?我清河崔氏也不嫌弃你是一个商贾出身呢,对吧?人生处世,最重要的上进、变通、果断,记住,做好了,你就送来崔府,让你那做才人的姑姑也能在皇后娘娘而前露露脸。”
不嫌弃?
说得比唱还好听,要不是种种误会,再加上崔梦瑶的无代替代性,估计刘远此刻早就人间蒸发,哪里还站在这里,在清河之时,为了让自己把身边的小娘和杜三娘赶走,那老小子还把自己关起来,不给吃不给喝的,要不是自己的行李里有吃的和喝的,估计就真的做春儿口中那个“兔子”了,他的话,刘远最多只信一半。
刘远马上趁热打铁地说:“那岳父大人,那我和梦瑶的事……”
“过完年,我再找个高人择个良辰吉日,到时候自然会通知你。”崔敬半真半假地应付着。
没有确切的消息,回去后,估计小娘和和杜三娘又得失望了,刘远也没办法,快过年了,现在想操办也操办不了,只好郁闷地应了一声。
又随意聊了几句,崔敬摆摆手说:“好了,我们出来有点久了,回去吧。”
……
刘远回去的时候,只见案几上己经放着几首己经写好的诗,崔尚等人一边看,一边评头品足,偶尔发现佳句,还会小声诵读出来。
“三弟,小远,你们翁婿两人聊什么这么久?”崔尚看到二人走了回来,有心打趣地说。
“没人,只是听岳父大人教导。”
崔敬笑了笑:“大哥真会开玩笑。”
“好了”崔尚笑着说:“现在家中的子弟差不多都写完,小远,你去案几哪里挑一首你觉得有意思的诗点评一下,也算是提携一下族中的后进。”
“不敢,谁不知崔氏的子弟,有名师大儒口传身授,一个个都精通文墨,指点谈不上,最多就是切磋一番好了。”
刘远客套了一下,也不再矫情,径直走在那案几上面,认真地看起那些诗作来,而由崔尚亲自点名的徐鸿济,则一早就在认真的挑选,看样子是准备好好地出一番风头了,看到刘远也走了过来,把脸转到另一边,不看刘远,不过倒是向旁边退了一点,算是给刘远空出一块地方。
也不知是有意相让,还是实在不愿和刘远走得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