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良眉头一皱,迅即道:“回禀皇上,我朝百余年前,曾经制造过如此大船。名为宝船。然而如今,那船只的制造工艺,已经完全失传。”
“徐良,朕不想知道失不失传。”我挥手制止住他道:“既然百余年前有人能设计,并制造出来,那今日同样也行。徐良,此事就交由你负责,在三个月内,必须设计出一款新型船舰。那船舰,还必须有火炮舱口。具体时宜,朕私下会找你。”
徐良闻言,只好道:“微臣遵旨。”
“另外,你近日去京郊附近堪察一番,寻找一块合适的地方。”我又思索一番后道:“朕要建造一座船厂,我朝最大的船厂。”
本来发展航海,我还想拖延一段时间再说。但是如今却不得不提前运作起来,那些欧洲人,已经开始行动了呢。人家的船,已经航行到了我朝土地上了,并且直抵京师。
“段鸿,着你兵部,立即拟发命令。所有非本朝船舰,若不进行检查和递交文书,一律不得进行停靠。另外,海防必须加强防御。所有海防警报,必须第一时间用六百里加快传到京城。”
段鸿脸色一正,立即恭声回答道:“臣段鸿遵旨。”
我靠在了金龙椅上。在我那个熟知的历史中,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正是东西方文明强弱交替的关键所在。西方人接着航海贸易为幌子,大肆掠过世界各地的财富,源源不断的输送回自己的国家,大力发展自己国家的实力和科技。
若我不采取行动,恐怕大吴皇朝在世界上。会由盛转衰,从此国运一路滑坡。
……
第四十一章 大时代序幕(中)
数日时间匆匆而过。是日,甫一下朝。刘枕明便来到了我的南书房中,求见于我。
我情知他此事,估摸着也差不多了。便躺在太师椅中,笑呵呵地望着他道:“刘爱卿啊,此时办理的怎么样了?”
刘枕明立即从袖口中取出一本奏折,恭恭敬敬地递给我道:“皇上,这是此趟的账目,微臣已经全部准备好了。”说着,又躬身退到了一旁,静静地等候我的旨意。
我哦了一声,打开折子细细看了起来。普通丝绸五万匹,单价为三两银子一匹,小计十五万两。景德镇普通瓷器七万件,小计九万两,茶叶三万斤,小计两万两。总计二十六万两银子。
我呵呵一笑:“不错,不错。实在是难为你了,在短时间内筹出如此数目众多的货物。不过,这些货物都还没有运到京城吧?”这刘枕明也算是有其门路了,这些货物虽然都是普通,甚至是劣质货色。但是加起来,绝对不止这么一点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