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起隆身躯一震,银子倒也罢了,那精良的军械可是无价之宝,他大大的吞咽了一口唾沫,站起来对林风深深一礼,感激的道,“多谢将军!!我……我朱某人若有成事之日,绝不忘将军今日之慷慨!”
见林风微笑不语,杨起隆心中忽然浮起一丝奢望,他略一犹豫,吞吞吐吐的道,“听说……听说将军手中有不少大炮火器……”
林风眉头一皱,这个家伙还得陇望蜀,真是贪心不足,“大炮嘛,不是兄弟我不想给,这个东西不比兵器盔甲,不好搬运……”他想了想,“若是杨先生能举事成功,有了地盘之后可以来找我——不过到时我可不会白送了,您得拿真金白银来换!”
杨起隆略微有些失望,但亦在意料之中,见林风并未把话说死,他欣然道,“也好!——依将军看来,这北方诸省之中,哪里举事最好呢?!”
林风略一沉吟,缓缓道,“自三藩起兵以来,康熙朝为平定战乱自然多方筹措军资,故此北方苛政久矣,先生久在北方也应该知道,八旗圈地之后,黄河以北流民遍地,百姓无衣无食,可以说无一处不可举事,”见杨起隆有些失望,林风笑道,“我料现在肯定更为不堪,这次兄弟杀入北京,天下震动,北方诸省定然惊骇万分,不得不整军备战——若整军备战定然需要大批粮饷,若要大批粮饷则不得不再行苛酷百姓,所谓官逼民反,杨先生您就等着看吧,不出数月,我料大乱将起!”
杨起隆精神振奋,鼓掌叹道,“将军大才!!”
“大才当不起,杨先生,若四郎会真要举事,我倒建议你在河南搞,那边黄河泛滥,十年九灾,民生本已凋枯,若有苛政定然比别处更易响应!”
杨起隆呆了一呆,掉过头来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林风,“将军何出此言?那河南四战之地……我恐怕……得之而不易经营吧?!”
林风一哂,“杨先生你不是糊涂了吧?您起兵可不是要割据称王,是要恢复大明江山的,河南虽然是四战之地,难道北京不是么?——你看我现在不是四面受敌?北有山海关,南有直隶总督,近处还有天津卫扼我咽喉,但我却认为我北可攻略辽东,南下可入保定、下山东,那河南也还不是一样,所谓事在人为,若您真有凌云之志,那就拿出几分本事来罢!!”
这话如醍醐灌顶,杨起隆登时醒悟过来,当下一拱到地,诚挚的道,“将军所言极是,若据河南,自可略山西、取陕西,朱某受教了!!”
他直起身子,意气昂扬的道,“我与将军南北呼应,大事可成!”
第六节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混乱之后,京师的局势在大体上稳定下来,至少从表面上看来,各个商铺已经恢复营业,然而谁都知道,战争迫在眉睫,此间粮价飞涨,一石白米竟卖到白银二两五钱,各种生活物资如布匹、油、盐等也随之上浮,一时间北京哀鸿遍野,民生凋枯。这令林风等人大为头痛,不得不在作好战争准备的同时,抽出精力来应付这场因为恐慌而产生的经济危机。
虽然江南漕运已经断绝,但情况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糟糕,北京豪门富户极多,他们大都囤有足够的粮食,而且林风手头也掌握着康熙遗留下的几个大粮仓,在短时间内北京并无乏粮之忧,其实现在的危机只人们自行恐慌,让那些粮商推波助澜钻了空子而已。
汉军在这场危机中表现得非常强硬,可以说用铁血来形容,实际上林风及他的一众手下对此也相当愤怒,眼看就要上阵打仗了,这些黑心的商人还赶着拖后腿,简直就是活得不耐烦了,林风心下纳闷,难道这些人以为他们的脑袋会比砍刀硬朗么?既然你不让我们好过,那你也别想痛快,经过一阵商议之后,李光地和陈梦雷分别拉拢了一些商人中的动摇派,随即开始了全城戒严,大批军队立即冲入各个米店将这帮家伙全家逮捕。在经过一番恐吓威胁之后,米价在商人的努力下慢慢平抑,与此同时,在李光地的全盘统筹下,通州粮仓的粮食也被有计划的分批运入城内,在某种程度上稳定了人心。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在北京入伍的那一万新兵在这次危机中尝到了甜头,在林风的坚持下,李光地主持的军政府无偿为军属提供了一批粮食也银两补贴,这种区别对待虽然引起了一些不满,但在军队中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那些新兵也因此感激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