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页

他这边颂圣感激,皇太极也不以为意。既然已有大炮,城内军心已乱,正好要趁着此时攻城。于是下令调兵,准备铁头车、云梯等攻城器械。又命炮兵准备,再行轰击一阵后,便要命大军攻城。

正准备间,却见城内孤单单射出一箭,前面的八旗将士大骂几声,便待回击。皇太极心中一动,阻道:“不必,那必是城内有消息出来,捡过来!”

射边的亲兵纵马上前,命小兵捡了过来,亲手奉于皇帝。

皇太极见箭杆上附有丝帛,已是忍不住嘴角带笑,心知必定是城内抵受不住压力,要与他谈判投降条件。

他精通汉文,自然无需翻译,自已看了几眼,已知大意。这城内汉人欲降,却又害怕满人加害,要讨皇太极的一纸文书保命。

因下令道:“给他们回射箭书进去,就说只要愿降,朕视同满蒙八旗一般,都是朕之赤子,有人敢加害,朕必不饶!”

两边箭来箭往,终令城内汉人放心。突然间城内大开,成群结队的明军将士灰头土脸的行将出来,在满人的监视下先行放下武器,一队队排列整齐,在城下箕坐等候处置。适才两边还是生死大敌,此时眼见一个个长象凶横的满人持刀弄剑的站于身侧,各明军手无寸铁,心中难免惊慌。好在皇太极从不杀俘,对投降汉人甚是礼遇,这些兵士都是辽人,尽皆知晓,是以虽慌不乱,到也不是如何害怕。

先是小兵出来,然后便是城内的守将次第而出,依次是副将刘良臣、刘武、参将孙定辽、张存仁等,一个个背缚双手,自已捆绑了行至皇太极马前,依次跪下,齐声道:“臣等死罪,抗拒天兵。”

皇太极在马上一笑,跳下马来,将各人依次扶起,询问姓名,好生抚慰。又问道:“城内主将,据我所知是明朝的少府寺卿张春,武将之首是宁远副将何可刚,怎么他二人不见踪影?”

见众将面露愧色,皇太极已是心中有数,因问道:“怎么,这俩人不愿意投降么?那也不打紧,请他们出来,我与他们好生谈谈。若实在不降,不想做官了,做老百姓也是可以的。”

第二百五十六章 关宁(九)

那刘良臣是众武将之首,年齿最长,只得由他上前答话,他吭哧半天,方说道:“那张春虽是文人,却是蛮横的紧。我们说了,既然打不过皇上您的大兵,不如投降算了。反正明朝皇帝也是昏聩无能,咱们何苦为他卖命!”

皇太极微笑点头,连声道:“这话很对,他怎么说?”

刘良臣面露难色,他是辽东军人世家出身,悍勇之极。民族大义什么的,却也不加理会。之所以力抗满人,不过是军人荣誉和对祖大寿等边帅的知遇之恩罢了。此时一降,虽觉得内心有愧,到也未觉如何。心里已视皇太极为自已的主子,哪肯将张春辱骂之辞转尽数说了出来?只得含糊道:“那张春是个南蛮子,讲话含糊不清的,大家伙也不理会。反正他只是个京官儿,身边也没有什么军士跟随,我命人将他捆了起来,放在马棚里。既然皇上您要见他,派人带他来就是。”

说至此时,脸上含愧,又低声道:“那何可刚倔强的很!咱们要降,他只是不准。说什么君臣大义也罢了,咱们和皇上是夷夏之分,要严守民族大防。任是如何的劝,他只是不肯降,还鼓动各营的军士一定要死守。大家伙劝他,也只是不听。没办法,咱们只得带了兵士将他拿了,准备强迫他投降。谁知这人强项不屈,口中一直大骂,又拿这么多年的交情堵咱们,说要是带他投降,就操我们八辈子祖宗。没办法,咱们只好将他杀了!”

皇太极一阵心痛,他最惜大将之才。这何可刚以不到一万的兵马,据大凌危城,居然能够死守数月,不肯投降。城内早就断粮,先杀军马,后吃女人,百姓,甚至瘦弱士兵,就是死守不降。原本要一意拉拢,收为已用,此时居然已被这些将军们斩杀,心中当真是痛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