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页

若是天下之主真那么好当,为什么最后当皇帝的是曹操,而不是他手底下那么多猛将?除却要有能力,还要有足够的果断与狠厉。

曹冲若是真想争一争,倒不是全无希望,只是曹冲怕是更看重自己心中在意的东西,权位反而可以往后挪一挪。

只是天家无父子、天家无兄弟,也不知曹操他们到底会不会纵容他到底。

未来会如何,荀攸也无法推断。

他与荀的态度一样,从龙之功他们已经立过了,没必要再立第二次,只要他们始终忠于朝廷,无论谁坐上太子之位都不会对他们如何,顶多是会少了些荣宠罢了。

颍川荀氏的荣宠已经够多了,就算少一些也无妨!

相反,要是他们真的傻到去浑水,以为自己可以左右太子的人选,那可就是蠢到家了。

多少人盯着他们这批“颍川系”官员?

他们这些出身颍川的人看似占据了朝堂半壁江山,开口便能左右朝局。可谁又敢胡乱开口,甚至徇私枉法、以权谋私?

曹操越是把他们高高地架起来,他们就越不能行差踏错,否则迎来的就是灭顶之灾!

不是荀攸对曹操不信任,而是曹操既然坐上了那个位置,考虑事情时必然是皇权在前情义在后!

这种情况下,莫说曹操没问他们关于立储的意见,就算问了他们也要谨慎回答,绝不能试图去左右曹操的决定。

荀攸没立刻去找曹操商量曹冲去长安的事,而是等太祝那边把名单递上来才将曹冲的名字加上去,揣着去向曹操说起此事。

长安那边有许多礼制建筑,如今已经毁坏了不少,这次太祝过去主要是寻访一下相关遗迹,看看有没有什么可参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