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迅速稳定、恢复和发展江东四郡,周瑜建议孙权安抚江东的门阀富豪,依靠江东士人治理江东,他认为这是解决目前江东危机最简便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
孙策这几年虽然把江东的门阀富豪杀得尸横遍野,但江东势力最大根基最广的一些颇具影响力的门阀世族却没有被杀绝。
比如吴郡吴城的四大世家朱、陆、顾、张。朱家有朱桓,陆家有陆绩,顾家有顾雍,张家有张允,这四大世家都在一个城里,名震江东。会稽郡也有四大世家,虞、魏、骆、贺。虞家有虞翻,魏家有魏腾,骆家有骆统,贺家有贺齐。这些世家目前除了虞翻和魏腾外,几乎没有人从辟于将军府,这显然对稳定和治理江东非常不理。
目前在江东诸府中的大吏,主要来源于三个地方。一个是流寓士人,比如徐州彭城的张昭,徐州广陵人张纮,汝南人吕范,这一类士人最多,大都在江东诸府中占据了显要位置。一个是淮水一带的士人,比如舒城的周瑜和临淮的鲁肃,这一类士人主要集中在周瑜手下,孙策府中倒不是很多。其次就是江东本地士人,而这一类士人目前在诸府中也不少,但主要是孙氏宗族和亲戚,象虞翻这种出生江东门阀世族的士人却非常少。
周瑜的这个提议触及了流寓士人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对也在情理之中。
孙权不敢擅自拿主意,跑去征询孙老夫人。孙老夫人支持周瑜的提议,他对孙权说,你哥哥一再告诫你,叫你务必信任公瑾,你怎么转眼就忘了?你去把张昭、张纮这些人请来,我来和他们说。
第十章 问鼎中原 第十六节
正当孙权、周瑜、张昭等人为固守江东殚精竭虑之际,从丹徒突然传来一个消息,孙辅和鲁肃回来了,随同前来的还有河北安抚使者、晋阳朝廷的治书御史陈好。
孙权等人又惊又喜,急忙派人迎接。
四月中,孙辅、鲁肃陪着陈好到达秣陵。在城外看到周瑜,再得知孙策的死讯,陈好非常吃惊,立即意识到江东所面临的困境。他先去拜祭了孙策,然后到内府看望了孙老夫人。孙老夫人看到孙辅无恙归来,又听说朱治还活着,喜极而泣。
当天晚上,孙老夫人特意在内府设宴招待陈好。陈好是朱俊的弟子,和孙坚有同门之谊,与程普、韩当等老将也是当年的洛阳旧识。众人聚在一起,回想往事,感觉物是人非,不胜唏嘘。孙权、周瑜等人以子侄之礼陪侍一侧,频频劝酒。陈好来者不拒,在筵席上大致介绍了一下晋阳的情况和中原大战后天下的形势,言辞间透漏了河北打算在两三年平定社稷、稳定大汉的决心。
第二天,双方随即就受抚问题展开磋商。孙权、周瑜、张昭等人已经从孙辅、鲁肃的口中大概知道了河北的意思,所以当陈好把晋阳朝廷的三个要求说出来后,早有准备的孙权和周瑜随即摆出了一大堆理由,意思很明显,受抚可以,但不同意遣送质任到晋阳,不同意给河北上缴赋税,至于将来河北要求江东交出军队和郡县更是遥不可及的事,现在说了也是白说,完全没有必要把它做为江东受抚的条件。
陈好见他们态度坚决,只好拱手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把你们的意见带回去。等晋阳有了回覆,我再南下江东宣旨。”
陈好一口的川蜀口音,说话不容易听懂,但这句话,孙权和周瑜等人却马上听懂了。陈好早在今年正月就接到了南下江东招抚的圣旨,但因为天气等原因,出海时间一推再推,直到二月底才乘船南下。如果现在陈好把江东提出的条件带回去,然后再等他回音,一来一往,至少要耽误四个月以上的时间,如果海上天气不好,恐怕要耽误更长时间,而江东现在没有时间了。江北的曹操和袁耀在确定孙策阵亡的消息后,必定会挥军南下。江东形势极其危急。
周瑜知道陈好这是在要挟江东,心中极为愤怒,他强忍怒气,恭敬地说道:“我们打算让张纮大人随同陈大人急返河北。另外,孙贲大人正在赶赴河北的路上,而朱治大人目前正在河北,他们三人可以代表江东……”
“你们千万不要这么做。”陈好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周瑜的话,冷声说道,“我和文台兄有同门之谊,看在文台兄的面子上,今天我就在这里以私人的身份说句实话。你们要么立即接受朝廷的招抚,要么立即拒绝,但千万不要派人到河北去。你们是什么身份?你们有什么资格和天子、和朝廷讨价还价?你们在这里和我谈谈还可以,但你们到河北和谁谈?谁愿意和你们谈?江东是大汉的疆域,是朝廷的郡县,不是你们的私产,你们说不给就不给吗?天子和朝廷之所以下旨招抚江东,是希望你们看清天下形势,立即归顺朝廷,辅佐天子早日稳定天下,重振社稷,不是来和你们商量江东归属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