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4页

沮授为此建议袁绍在中原大战没有结束之前,还是维持原状为好。要想尽快击败李弘,需上下同心。要想尽快平定天下稳定社稷,需削弱曹操、刘备、刘表等人的实力。中原大战正是削弱曹操等人实力的最好机会,待曹操兵微将寡的时候,不要说朝中这些大臣,就是曹操自己,恐怕也要对大人俯首帖耳了。

袁绍接受了沮授的建议,把所有精力都投到了中原大战上。在大战期间,所有军政大事皆由尚书台处理,朝中诸府皆遵从尚书台的命令。

沮授推荐王朗、华歆、郑浑等各地名士入尚书台,并恳求袁绍赦免田丰,重新起用田丰。

袁绍婉言拒绝。沮授回府后,考虑再三,写了一封声情并茂的书信,再度入夜拜访袁绍。袁绍看完书信,想起这些年来田丰立下的汗马功劳,又想到今日中原危机,终于同意了。他急令洛阳袁微,立即释放田丰,让其日夜兼程赶到许昌。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内,袁绍和尚书台的一帮大臣们日夜商量迎战河北,击败北疆军之策。

沮授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局势,认为在先机尽失的情况下,要想同时解决河南战场的颜良和在定陶、昌邑一线挡住李弘,根本不可能,两个战场必须放弃一个。沮授认为,荆州军至今还没有赶到颖川,东进联合曹操刘备救援定陶挡住李弘已经不可能,所以还是放弃定陶、昌邑,联军于封丘、陈留一线挡住北疆军攻击步伐为上策。

我们先联合荆州军,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河南战场上的北疆军,即使不能围歼,也要把他们赶出河南。只要解决了河南战场上的北疆军后,我们就能腾出手来,全力准备决战了。

第九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一节

袁绍没有接受沮授的建议,他认为等到曹操、刘备的军队进入兖州后,北疆军在兵力上的优势并不明显,凭借曹操、刘备的大军在正面的阻击以及兖州、徐州其余军队在任城、彭城、沛国等侧翼战场上的威胁,完全可以把北疆军挡在定陶和昌邑一线。

我们不能放弃定陶、昌邑。放弃了定陶和昌邑,北疆军就能迅速推进到封丘、陈留一线,这样他们不但可以直接威胁洛阳的安危,还能有充足的时间稳定和巩固兖州被占郡县,从而就地取得粮草辎重,和我们进入持久对峙。大战时间持续的时间越长,战局可能对我们就越不利。

如果我们坚守在定陶、昌邑一线,双方在兖州腹地反复激战,北疆军就无法有限控制被占郡县。等到我们解决了河南战场上的北疆军,即可联合荆州军东进兖州,于封丘、陈留、襄邑一线部署重兵,和北疆军形成对峙、决战局面。到了那时,北疆军既没能在兖州站住脚,兵力上又处于劣势,大战持续的时间越长,战局对我们就越有利。

袁绍的想法非常有道理,而兖州战场至今尚没有最新消息传来,谁都不知道北疆军是否已经杀到了定陶和昌邑,沮授一时无力反驳,只好暂时放弃对兖州战场的争论,转而集中力量对付河南战场上的北疆军。

河南战场上的北疆军如果不能迅速解决,袁绍的大军就无法腾出手援助兖州,而刘表的荆州军因为没有稳固的后方,当然也不敢冒险深入数百里直接杀到定陶、昌邑一带。失去了袁绍和刘表的援助,兵力上处于劣势、粮草辎重也严重不足的曹操,要想坚守在定陶、昌邑一线,难度太大。

不过,曹操即使要败走定陶和昌邑,他也要有个前提,那就是袁绍必须先把河南战场上的北疆军解决了,否则兖州战场上的北疆军主力一泄而下,和河南战场上的北疆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这仗就再也没有挽救的余地了。

当众人正在为迎战之策绞尽脑汁的时候,各战场上的消息也接二连三地送到了许昌。坏消息要远远多于好消息,这让袁绍忧心如焚、夜不能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