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说道:“军屯的土地自然是朝廷的。屯田兵所种的粮食部分归屯田兵所有,代替军饷;部分归典农都尉府,留做军资;还有一部分归镇北将军部和平难中郎将部。具体的分配方案目前还没有定。我的意见是,先尽量满足屯田兵和典农都尉府,剩余的再做并州军需。”
“至于民屯的土地,目前暂不宜卖给个人,一来百姓手中没钱,二来防止有钱人趁机低价兼并土地。”李弘说道,“土地如果长期属朝廷所有,由百姓租种,百姓的耕种热情会受到打击,所以,这土地还是要卖给耕种者私人的。我打算三年后再商议土地买卖的事。三年后,假如屯田初步见效,百姓衣食可保,立即开始土地买卖。百姓购买土地的钱分五年时间用所种粮食代替。五年还不起的,再顺延五年。”
“土地兼并如何处理?”老大人赞赏地点点头,继续问道。
李弘和张燕互相看了一眼,觉得老大人的见识果然非同一般,所问的事情都是关系到屯田是否成功的要害问题。
“土地是百姓的命根子,不关系到自己的生死存亡,他们是不会卖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严禁土地买卖,打击土地兼并,另一方面,我们要在护田校尉府建立一个赈济制度,对因为遭受天灾或者疾病导致无法生存的百姓进行救济,以保证他们可以继续生活下去。”
赵岐想了一下,说道:“本朝初期屯田也用过这种办法,以防止百姓们私下卖地,但施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看,关键还是要严惩私下收购土地者,否则,敢于以身试法的大有人在。”
李弘和张燕连连点头。
“钱呢?屯田用的钱呢?朝廷目前没有钱,这钱怎么解决?”赵岐神情严肃地问道。
“我打算以商补农。”李弘随即把自己的设想对老大人详细解释了一遍,“关键是允许私人介入盐铁经营。这一点,从目前看来,希望得到陛下和朝廷的同意难度很大。”
赵岐对李弘的建议既不感到惊讶,也没有发表意见,而是继续追问道:“大人,我现在要钱,要粮食,要屯田物资,我马上就要,你能马上就给我吗?”
“可以,我已经督令镇北将军府去办了。”李弘说道,“第一批粮食已经运到晋阳,后续粮食和屯田物资会源源不断地运到太原各地。”
赵岐大喜,狠夸了李弘几句,又问道:“并州刺史张懿张大人呢?”
“张大人已经奉旨离开晋阳,到雁门郡去了。”李弘回道,“但我把并州刺史府的一帮从事和掾史都留了下来,因为他们熟悉并州事务,我打算把他们都交给老大人,让他们到护田校尉府充任各级掾史。”
赵岐笑笑,对李弘道:“好了,我没什么事要问了,我开始上任屯田了。”
李弘奇怪地看着他,问道:“老大人不问问我这钱是从哪来的?还有没有?”
赵岐大笑,说道:“大人,你知道陛下和朝廷的大臣们是怎么看待并州的招抚和屯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