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页

待段氏一众势力被铲除之后,郑买嗣将筹集好的粮草送往军营,可惜当他再次见到陈浩之时已经是他的死期。陈浩以郑买嗣祸乱朝纲,残害段氏忠良之罪,拖出辕门将其问斩!并且站在正义的立场为段氏一族平反。至此陈浩不费吹灰之力,铲除了南诏的两大势力,为于珪坐镇南诏打下了基础。

当于珪奉旨来到南诏之后,将京城之事向陈浩详述之后,对于李渼与群臣看待迁移融合一事的态度,陈浩却是露出一丝莫名的笑意。其实提议迁移的民族融合之策,陈浩并没有打算现在就予以实施。

因为如今渤海与吐蕃战事未平,想要实施这一策略的难度非常的大。他可不想外敌未有平定,这大唐内部又民生哗变。之所以在奏章上提出这个建议,其实不过是陈浩的一种试探,也是向李渼乃至朝廷表明一种立场。陈浩是想借此机会,想看一看李渼与朝廷群臣,对于这项策略的态度。如今朝廷的声音并非一边倒,这就表明这项策略已经得到一些人的认可。况且作为天子的李渼,对于此事虽然未有表态支持,但是从调派于珪而不选一帮老臣入驻南诏,就已经说明李渼默认了他的观点。

第077章 剑指吐蕃

除此之外,陈浩的这个建议的弦外之音,是要堵住令狐绹等人的口,也是安定了天子李渼的心。试想能够提出这项建议,将南诏划分为朝廷的管辖之地,就足以表明自己没有占据南诏自立为王的野心。

因为陈浩心里很明白,李渼与其父宣宗一样,是一个疑心很重的帝王,如今他不但攻占了安南又破了南诏。如此势如破竹的势头,要说李渼心里没有一些想法是不可能的。即便李渼没有这种想法,那以令狐绹为首的一众大臣也会时刻的提醒着李渼。

也正如当初令狐绹所言,如今陈浩是要地盘有地盘,要大军也有十万,若是突生不臣之心的话,试问整个天下还有何人能够阻挡。所以当初在陈浩提出征讨南诏之时,本可以将李忶大军调回固守京城,而由山南西道大军跟随陈浩征讨。但是李渼却没有这么安排,而是依旧让李忶率领京畿道大军跟随陈浩,此举可谓是用意深远……

陈浩当初就已经看出李渼对他还是不放心的,李忶乃是皇室宗亲又是李渼的皇叔,这种可信度自然要比他可靠了许多。让李忶麾下的京畿道大军跟随征讨,即便他想自立为王,李忶麾下的大军恐怕也不会听命于他。若是他一片忠心得胜还朝,有了李忶参与征讨南诏,这其中的战功就不会让他陈浩一人独揽……

陈浩每每想到李渼埋下的这些伏笔,有时候都觉得很是无奈,不过他也知道这是身为帝王的权术。若是他坐上那个至高无上的皇位,恐怕也会如此的玩弄帝王权术。虽然陈浩对这种不信任很是反感,但是能够将权术玩弄的如此火候,对于身为皇帝的李渼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起码于国于民而言是个好皇帝……

虽然郑、段两大势力被彻底瓦解,而且于珪此次入驻南诏也带了不少兵马,但是陈浩唯恐南诏有失,于是又留下四万人马协助于珪管理南诏。随后待安排妥当一切事物,陈浩这才便率领六万大军急速挥兵西北,兵锋直指吐蕃疆域。

大军的行军速度很快,因为陈浩已经接到河西张淮深的信函,近一个月来吐蕃已经压上重兵猛攻河西诸城。虽然这一年里朝廷所募之兵皆是开赴河西,但是战争的残酷已经使得唐军死伤无数,如今西州、伊州、鄯州,河州、甘州相继沦陷,此刻守城之兵如今也只剩下十万。

而且据探子得到消息,吐蕃此次在本国又征调十万大军压往河西。虽然这征调的十万大军,并不是吐蕃的精锐,但是陈浩知道这一次若是不及时阻止,张淮深与屠狼就真的扛不住了。到那时他可就是千古罪人,因为这件事与他有着很大关系。

当初他与二人早已商定,只要二人能够抵挡住吐蕃的铁骑兵锋一年,他就有能力在一年之内攻破南诏,随后便会从南诏挥兵吐蕃。届时双面夹击便可将吐蕃一举拿下。维松自然也看到了这一步,所以这一个多月可谓是疯狂的攻城。所以这个时候陈浩要做的,就是尽快将大军开赴前线,从南诏向吐蕃发出致命的一击,以此便可解了河西之危。

……

朝阳初升,云蒸霞蔚。卫藏的天空显得格外湛蓝,伸出手去似乎可以触摸到天上的云彩。这一日陈浩率领的六万大军,便来到了南诏与吐蕃的边境。他早已从军探子的口中得到消息,卫藏之地吐蕃已经陈兵十五万,其意图就是阻止他挥兵进入吐蕃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