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陈浩的极力撮合下,仆固俊与高兰芝已然定了亲,只待此战结束之后二人便拜堂成亲。如此一来仆固俊对陈浩更是感恩戴德,骑在马背上的他迫切希望此战能够尽快结束。看着仆固俊那幅急不可耐的样子,陈浩不禁摇了摇头自顾的笑了。
二人领着一众兵将直奔东都洛阳,但是却未有直接进入洛阳城,而是转向嵩山少林寺。因为时隔几年陈浩想要见一见传艺授业的恩师李愬,虽然陈浩知晓李愬已经圆寂,但是总想去凭吊一番以表哀思。当年所不是恩师李愬之功,他的书法与武艺也不会有今日的地步。因此当年传艺赠枪的一段恩情,陈浩一直铭记于心不敢有望。
待陈浩来到少林寺见到方丈圆觉之时,圆觉似乎早已知悉其来意,随后领着陈浩来到陌生而又熟悉的后院禅房。待陈浩轻轻的推开尘封已久的禅门,一缕尘埃落在了他的衣袖之上。陈浩双眸渐渐的有了些许湿润,于是双手有些微颤的轻抚禅门缓步来到房内。
当年离开少林寺之时,李愬就曾有留言终其一生不见陈浩,也正是如此,当年陈浩升任东都留守之时,也不敢私自探望这位近在咫尺的恩师。如今看着禅房内的蒲团之上已经空无一人,陈浩有种莫名的怅然失落。缓步来到李愬坐禅的地方,轻轻的打开一封布满灰尘的书信。陈浩知道这定是恩师留于他,于是十分郑重的打开此信。只见一张泛黄的信纸上留下七个字:一将功成万骨枯!陈浩看着这七个苍劲有力的字,心中虽然会意恩师的深意,但是也尤然生出一丝无奈。随后又在圆觉的引领下,来到寺庙后拜祭了李愬的舍利塔。待做完这一切,重拾心情的陈浩这才向洛阳而去。
第057章 一盏茶的温存
京畿道治所河南府东都洛阳,陈浩曾在此任东都留守,因此对于东都陈浩是再熟悉不过。当年也正是陈浩率先在河南府恢复均田制,才使得如今均田制之风席卷整个关中。如今之所以选择调度京畿道的兵马,是因为如今的京畿道节度使不是别人,正是当年的禁军都虞候高骈。
当年陈浩被撤职之后曾经与高骈通过书信,希望他能够在东都操练兵马以备将来不时之需。高骈也深知他如今能有今日,陈浩背后的帮助可谓功不可没。况且他本事军人出身,因此对于手下的兵将每日操练从未有过懈怠。
待陈浩进得洛阳一切免于从简,直接便在主帅大营内召集众将商讨军事。高骈等一众将官早已得到旨意,因此此刻所有将官齐聚于此等待陈浩发号施令。
“元帅,五万兵马已然枕戈待命,船只也已然在河岸聚集,只需您一声令下便兵发河北!”
此刻高骈身着铁甲躬身向陈浩请示,此刻高骈的心情甚是激昂。如今他已然三十余岁依旧寸功未立,这让他这个将门子弟很是惭愧。当得知朝廷颁旨扫北平叛之时他已然夜不能寐,最后又得知此次扫北主帅是陈浩更是让他欣喜若狂。
陈浩居于帅位之上自顾的饮着茶,过了片刻之后这才轻声道:“千里兄,这五万兵马由本帅安排你可放心?”
高骈闻听不禁一愣,随后诚惶诚恐躬身道:“京畿道五万精兵由元帅统领,末将岂有不放心之理!元帅言重了!”
“哦?河朔三镇少则也有三十万大军,且这三镇节度使对河北地形甚是熟悉,千里兄就不担忧本帅领着这五万人马一去不回吗?”陈浩目露郑重之色抬首问向高骈。
高骈见陈浩有此一问,便毫不犹豫的回应道:“捐躯为国死,马革裹尸还,身为军人岂会有惧生死之念!况且末将对元帅智谋深信不疑!元帅能够以几百人将伊州一万回鹘骑兵歼灭,末将相信五万兵马抵得上五十万大军。如此一来,区区三十万河朔兵又算的了什么?”
一席话带动等个大帐将官的心声,于是纷纷表示对陈浩深信不疑,这一番结果倒是让陈浩感到很是欣慰。陈浩之所以选择调度京畿道的兵马,除了此地紧邻黄河之外,其主要原因就是京畿道当年的封地所在,也是如今京畿道节度使高骈的管辖之地。高骈对于练兵很有一套,因此陈浩相信这京畿道的兵马,在各道节度使之中即便不是最强的,但也远非一般州道兵马所能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