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延闿在完成了与德国签约之后,便开始收拾东西准备返回山东老老实实的去做他的巡抚,当然在走之前还有很多事务要完成。沈静是他身边最重要的幕僚,自然跟在他的身边忙前忙后,不过从他嘴中说出的这句话倒是挺值得玩味的——张季直就是与谭延闿“齐名”的大清状元张謇,不过一个选择进入军队,另外一个心灰意冷退出官场开始经商。
“哦?‘一第之名,何补百年之恨,慰亲之望,何如侍亲之终……’张季直这个孝子确实不适合在官场上混的,我们和翁同龢走到今天已经是可以用‘你死我活’来形容了,这个昔日翁门第一弟子这个时候来见我干什么?!”谭延闿将手中的卷宗放到一边。
对于张謇谭延闿还是非常有好感的,虽然两人未曾见过面,但是以一个状元身份“下海”办厂,这种勇气着实令人佩服。有传闻说张謇因为先是不满翁同龢在甲午年中日大战中趁机陷害李鸿章,以私仇来害国事,所以在为父奔丧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京师,可以说在政治上张謇与翁同龢算是绝缘了。
“传闻终归是传闻,张謇说他‘天生野性,本无官情’,我想张季直先后考了二十六年才得了这个状元,这不一定是真话。不过他来见你并非是为了政事,而是为了商事——甲午年回乡奔丧之后,张季直奉当时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南通办团练以防备倭寇,后来帮着办大生纱厂,刘坤一和张之洞都挺看重张季直的,不过这大生纱厂办起来也是格外艰辛,总算张之洞得咱们的资助财政上宽松了不少将这大生纱厂给办起来,但是横生枝节这状元郎办厂并不顺当,张之洞也害怕大生纱厂成为另外一个汉阳钢铁厂,便进行了商办……忙活了三年多,张季直办厂可谓是什么苦都吃了,可是现在这大生纱厂资金缺乏,他来见你是想弄银子来维持纱厂的……”
沈静大致将张謇的这几年的经历简略地说了说,说到张謇办厂的种种艰辛也不胜唏嘘,可见张謇是先见了沈静,想要通过沈静来面见谭延闿。当今中国在纺织业还有谁不知道谭延闿的大名?抵羊纺织厂在广州横空出世一振民族工业,一边经营一边扩张,从布匹纺织一直延伸到缫丝、纺纱、甚至是棉花种植都有很大的份额。通过兼并扩张一统长江以南的纺织品市场,而北方在传统意义上是盛宣怀所办的华盛纺织总厂的地盘,但是以华盛的规模根本不能够满足中国北方纺织品市场的需求,是以抵羊纺织厂都开到了天津,仅天津分厂所出产的布匹就比华盛总产量多三成。
除了抵羊纺织厂的股东之外,没有人能够具体说出抵羊纺织厂一年能够挣多少银子,不过自从抵羊纺织厂投产后,确实如它的商标所蕴藏的内在含义一样,外国纺织品输往中国的数量大为减少。抵羊纺织厂虽大,但却并不放在谭延闿的眼中,在他看来抵羊为他挣多少银子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抵羊对日本纺织业的冲击。连在中国纺织市场的传统霸主英国的市场都被抵羊大肆蚕食,而日本的纺织业根本无法进入中国,就是国际生丝市场也被抵羊纺织厂所左右——抵羊至少控制了美国生丝进口的八成分额,经过降价、控制生丝源头等一系列惨烈的商战,日本缫丝业大受重创。
张謇自然无法开办重工业,无论是钢铁冶炼还是机器制造,在中国商办这些企业没有工商银行的支持,个人是很难办得起来这些重工业产业,况且对于重工业的市场需求大部分是军工产业和铁路,在这两方面谭延闿更是有很大的话语权。既然张謇办的是纺织业,那来找谭延闿也是情理之中了。
谭延闿听完沈静叙说张謇“状元办厂”的艰难历程之后,沉默了一会说道:“如果张季直此来完全是为了商业上的合作,不管融资也好,还是合办也罢,咱们都是欢迎的。虽然他以前是翁同龢的得意弟子,但他能够为甲午战败而退出官场,可见此人心中并非是利欲熏心之辈……张季直一个状元能够办厂想要以实业救国,这条路是有些问题,但是中国的市场这么大,对于纺织品的需求日甚一日,我们抵羊也不是扶植了华盛和一大批的纺织厂么,多他一个不多,少它一个不少……”
“张季直能够将大生纱厂办起来实为不易,起先盛宣怀毁约并且还打压大生纱厂,张季直也在心中怀疑是否是组安你暗中授意。现在他肯来见你也是迫不得已,看来是走投无路之举,前日我与之相谈已经明确告诉他组安并不干涉抵羊纺织厂的经营,不但不干预,工商银行还会根据贷款人信誉和声誉进行放贷鼓励民族资本发展工业和商业……”沈静说道。
“现在棉纱行情是多少银子一包?好长时间没有顾及纺织了,行情上都生疏不少……”谭延闿有些自嘲地说道。
“张季直说现在的棉纱行情一般都在六十五六两左右,波动范围不大,只要悉心经营是绝对不会亏本的……”
谭延闿听后点点头说道:“以前这棉纱的价格都握在英国人的手中,咱们的抵羊崛起之后,这英国佬的墙脚也被咱们挖的差不多了,起初抵羊刚刚创立的时候,我记得棉纱的价格险些冲破了八十两一包,现在价格下降但国内纺织厂规模也远比咱们起初建厂的时候要大了不知多少倍,这六十五两左右一包的价格还是比较合理的……”
沈静不知道谭延闿突然问起棉纱价格是什么意思,便直入主题地问道:“张季直在和我交谈之后,知道组安并非有意打压,全是盛宣怀自作主张之意,也希望能够从我们这里得到更多的贷款,好将生产规模扩大……”
谭延闿问道:“他想要借多少银子?”
沈静回答道:“起初他想要借三十万两还怕你不答应,不过我消除了他的顾虑,他想要借五十万两,这样他就可以扩大大生纱厂的生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