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拒绝是非常有礼貌的,这完全看在中国朝廷马上就要通过的重建北洋水师的那八百万两先期拨款的面子上。赫德已经写信致函索尔兹伯里首相,“目前掌握北洋大权的人是现任北洋大臣的儿子,这个古老帝国的新科状元,他对于重建北洋海军的态度非常有意思……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止一次的向我表示他对英国皇家海军的君权级战列舰非常感兴趣,如果可能的话,在中国海军拨款下达之后,北洋海军将会至少购进一艘君权级战列舰,若是价格比较优惠的话,他甚至可以做主购进两艘……就我个人而言,对于这位年轻有为的少年感觉非常好,他做事从来都是非常理性的,这和清帝国的其他腐朽的官员有着很大的不同,由此可以判断他有意于君权级这种先进的战列舰是不容置疑的……希望帝国海军部和相关军舰厂商予以高度重视,不要重蹈十六年前北洋海军定购定镇两艘大型铁甲舰的覆辙……”
可以说英国对中国重建北洋海军的海军拨款是非常重视的,他们也有自信心凭借着君权级战列舰的优异性能来应得这份订单。而每艘君权级战列舰的造价估计在两百多万两银子,以中国海军的实际情况,英国海军部估计中国购买一艘的可能性最大,当然两艘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这毫无疑问会影响到其他战舰的订单,同时两艘君权级战列舰也并不符合中国北洋海军的实际需要——一支舰队并不是全部由战列舰组成才好,君权级战列舰的航速在十五六节左右,这在甲午海战中已经被证明这样的航速并不占有优势,尤其是在大东沟海战中,镇远和致远在后期结队追击日本联合舰队,结果被对手轻易的甩掉,这证明一支火力强大的舰队同时还需要二十节以上的高速巡洋舰做配合才算完美。
对于谭延闿来说,购买军舰并不能够达到他的目的,重要的目的是在于让中国的海军人才向世界上海军最强国家去学习,这才是最重要的。而随着琅威理因为撤旗事件使得现在的英国人只对中国的订单感兴趣,而谭延闿所看重的海军人才的培养则对中国关上了大门,至于后面定购君权级战列舰也需要监造和验收,这些环节也是培养军舰制造人才的好机会,可惜现在看来这个前景怎么看都不是很光明。
为了打开向英国输送海军学生的目的,谭延闿认为有必要消除因为琅威理事件所造成的中英之间的裂痕,这件事看起来显得非常无能,但是令谭延闿感到非常委屈的还是在于国力的贫弱,还有各国列强的环伺压力,让他有些吃不消。
当然这一次引进外国海军顾问再也不能向以前那样两眼一抹黑的瞎找了,为此谭延闿还专门研究了日本在这方面是如何去做的。结果得出来的结论连谭延闿都产生极强的怨念了——怎么日本这么走运,连找个海军顾问都比清政府运气好?!英格斯最大的优点便是他对自己的定位极其准确,在他看到日本海军的翅膀已经长硬的时候,他便自动辞职了?!
英格斯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身份——他是金登干的表兄,当年金登干与阿姆斯特朗公司总设计师伦道尔和赫德合作,在清廷购置蚊子炮船中尝到甜头之后,一直以来和北洋海军关系极为密切。也正因为如此,当时李鸿章想要为北洋水师找一位外籍海军顾问的时候,英格斯成了热门人选,可是只有深深了解中国朝廷的赫德对此极不看好——天朝上国的面子比国土更为重要,中国人一定不会使用一手将日本海军培养强大的海军顾问。
而金登干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最近他以非常勤快的频率奔向傅彩云的公馆,并且还频频邀请傅彩云出席一些宴会或是外出就餐——他正在追求傅彩云!在得到这个消息后,谭延闿和沈静的脸色极为好看,最精彩的莫过于沈静的脸色,这更加肯定了谭延闿对于他们两人之间有点什么关系的猜测。不过好在傅彩云不愧是天生的交际花,“万片绿叶丛中过,不沾一点纤尘”,哄得金登干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上蹿下跳,可惜就是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对傅彩云有想法的人,金登干不是第一个,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谭延闿在那唯一一次与傅彩云的见面时候曾经就当面说过,她有权力选择自己的幸福——尽管傅彩云对于“幸福”二字并不是很理解,但是这个女人天生就非常敏感,也想到了这两个字很可能就意味着“嫁人”的意思,可惜经历过人生的几次起伏波折之后,这个可怜人对于自己是否还有能力追求“幸福”已经失去了信心。当时方榕卿还有些吃谭延闿的飞醋,但在那次会面中看到相貌并不是很出众的傅彩云自哀自怜的神情,也是颇为心动,而谭延闿的心中也有些堵得荒。
傅彩云日后的出色表现也使得谭延闿深深的为自己当初的决定引以为傲,可以说傅彩云天生就是一个不用训练的金牌间谍,大量的情报送到了他的手上,虽然有些琐碎,但经过谭延闿和沈静等人的整理之后,显示出了巨大的价值。而其中关于英格斯的内容,也从金登干的嘴巴通过傅彩云进了谭延闿的耳朵——“我不想做中国海军的统帅,把全部的舰队掌握在手……我的目的只是一个教练,有需要时偶尔统帅全军,以使中国的海军统帅和将领们知道如何指挥舰队作战……我和日本的关系早就断了,我愿意割断旧日的情缘,在中国另结新欢……”
也就在得知英格斯对于李鸿章寻求外籍海军顾问时的这些表态言语,谭延闿的肠子都快要悔青了——日本人真是瞎猫撞上死耗子,这样的极品海军顾问都可以找得到!在谭延闿看来,以中国的环境而言,能干的琅威理就算能力比英格斯强上一百倍,但是他所追求的东西和中国的环境格格不入,能够发挥出千分之一已经就不错了。相对而言英格斯就算能力差些,但是他的性格和对自己的认知如此准确,这正是适合在中国目前这种体制下管教北洋海军的不二人选,他的能力在这种环境下会得到百分之百的发挥。就是两人这点差别,琅威理最后委屈的离开了中国,而英格斯在主动离开日本的时候,却获得了极大的尊重,无论是名誉上还是物质上都获得了双丰收……
第一百四十八章 起义
在谭延闿看来英格斯是最适合北洋海军的海军顾问,当然英格斯在日本的经历也是一个很要命的问题,不过这并非不可克服,而更让他看重的是英格斯现在的职位——英国皇家海军炮厂监督。谭延闿倒并不指望买一送一,英格斯是海军将领但未必在舰炮制造技术上有什么凸出之处,就像监造战舰的人未必会造战舰一样,可是通过他的身份,谭延闿至少可以获得英格斯推荐的外国技术人才——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们在延请外国技师问题上犯过很多错误,请来了许多只为骗钱而来的废柴。
在接手张之洞的汉阳钢铁厂就可以看出这种失误格外的明显,老张请来的那些外国技师,被谭延闿辞退了二十多个,只留下了六七个,也就是说每年老张至少要被这些洋骗子们搂走十几万两白银。这种倒霉事谭延闿虽然没有碰上过,但也是给他敲响了警钟,他所掌握的两大军工制造企业中也有不少洋员,到底有多少洋骗子?至少现在的北洋海军顾问马格禄就非常的不称职,他是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中所聘请的海军顾问,可惜这家伙的真实身份是天津一艘拖船“金龙”号的船主,并没有任何海军经历,谭延闿就是想不通为什么放着英格斯这样的绝好人选不用,偏偏用马格禄,李鸿章每个月要付出三百两银子,是为了便宜还是为了聊以自慰?!
旅顺要塞海陆联合演习进行的非常顺利,林泰曾和邓世昌在知道谭延闿进行这次军事演习的目的之后,北洋海军明显的更加配合北洋陆军进行演习,并且还主动邀请陆军军官登舰参观战舰的武器装备,对海军武备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
林泰曾和邓世昌这种做法,谭延闿非常欣赏,在海军指望不上的时候,对付德国人侵占胶州湾的唯一办法便是用陆军进行抵抗,不过想想海军军舰上那些超大口径的舰炮,就算再无知他心中也明白这意味着人命。能够让陆军更好的了解海军,这也可以让陆军军官在以后面对这种挑战的时候考虑的更加全面,尽量规避海军舰炮所带来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