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过组安的文章后,我也明白过来了,组安想必要说的是这钢铁厂所需要的煤矿和铁矿吧!我看过之后也是认为这才是最大的命门,留学西洋的时候,我看到的列强大型钢铁企业无不是遵从选址要靠近煤矿或铁矿的地方,两者兼顾或是先顾一头,除非那个国家本身就没有铁矿或是煤矿也要选择一个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汉阳钢铁厂论交通算是方便了,但是这煤矿和铁矿却是两边都不靠,这实在是个大问题,香帅当初认为‘中国之大,何所不有’,所以并没有认真看待,我也不是学这个的,心中虽然觉得有些不妥,但是也不好说什么。”辜鸿铭有些低沉地说道。
“汤生兄至少对此还知道一些,我却是对此一无所知!”谭延闿笑着说道:“我们家祖籍就是湖南,家父曾经对我说过,这湖南湖北两地煤矿和铁矿储量并不是很丰厚,我看过这钢铁厂的气局之后,也是觉得湖广两地所储的煤矿和铁矿恐怕很难满足这么一个巨型钢铁企业的生产。恰好几个月前我曾在来湖南的时候途径江西萍乡的时候,听闻那里有个储量非常丰厚的煤矿,便胡乱写上的,也不知道香帅用不用的上,这不过是给香帅一个参考罢了!”
“其实我觉得香帅在兴办实业的时候,中间出现的问题还有很多,这钢铁厂不过是有些问题罢了,不是不可以解决,最难办的是香帅的总体布局好像有些问题。”谭延闿想了想后说道。
“敬请赐教!”现在辜鸿铭经过这一番谈话后,对谭延闿已经是非常佩服了,口中不知不觉的用上了敬语,不过他心中倒是觉得没有什么不妥。
“不敢说赐教,只是全盘看过香帅的洋务产业后,心中有些疑问而已,说出来也好让汤生兄为在下解惑……纵观香帅的洋务实业,可以看到冶金、矿业、军工、纺织这一套比较完整的现代大工业体系,这种气魄在中国是以前所未曾有过的!不过可能是因为在下书生味道重了些,窃以为这个顺序应该有所对调,应该是纺织产业为第一位、矿业次之、冶金再次之,最后一切完备后才是军工。毕竟这样层层叠加下来,纺织产业是见效最快的,能够在短时间内赚取利润从洋商手中分得本来就是我们中国的利益,以此为资金积累后,再发展矿业,这也是比较赚钱的,最后等自己的本钱足了再来干冶金……现在香帅的摊子铺的是不是太大了,这样一来香帅所要面临的资金压力将会是不可想象的!”谭延闿问道。
第二十九章 隐忧
辜鸿铭摇摇头苦笑着说道:“组安真是奇才,这个问题却是从来没有人想过,不过组安现在提出来后,仔细一思量也确实如此。我在香帅幕中从事多年,就从这钢铁厂筹划开始建立之后,香帅和我们就为了这银子几乎都要愁白了头。当初若是悉心安排,按照这个顺序来发展的话,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财政窘迫。”
谭延闿安慰地说道:“钢铁企业所产生的利润远非纺织业可以相比,香帅把这钢铁厂建起来之后运作一段时间所产生的利润便足以给以后的洋务实业提供后续资金了,不过困难几年这是肯定的。我这次来湖北也是先考察一番,然后再作考虑,想在回去之后在湖南或是福建、浙江开办洋务实业,当然和香帅所做的自然不能相比,只是进行一些尝试罢了。”
辜鸿铭听后非常有兴趣地问到:“组安打算兴办那些洋务实业?”
“还没有最后确定,不过有几项可以作为选择。兴办洋务实业肯定离不开资金,这件事我还没有和家父商量过,若是家父支持的话,那可以采用官督商办的方法引进西洋设备建立缫丝厂、纺纱厂、制麻厂和织布厂,当然考虑到香帅这里已经有了规模不小的织布厂,自然这织布厂将会建立在江浙一带,其余三厂可以在湖南建厂;家父若是不同意依靠官府力量来兴办洋务实业的话,那我就自己掏钱建厂一个个慢慢来!”谭延闿笑着说道。
辜鸿铭笑着说道:“那令尊一定不会支持,要知道令尊对你在科举考场上期待可是甚高啊!”
“科考之事对我而言压力不是很大,唯有读书呗,我最不怕的便是背书,听闻汤生兄可是此道高手啊!”谭延闿笑着说道。
“那还是我刚到西洋的时候,因为语言不是很通,所以便用着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外语。”
“不管怎么样,缫丝厂是必须要建立起来的,这对于国家有着非常大的好处,要知道我们的近邻在生丝出口这方面可是占了大头,为其换来了非常紧缺的资金。这块肉说不上我谭延闿也要分上一块,我就不信我用最好的机器加上蚕茧也是两湖所盛产,综合下来这生丝成本定然要比他们低,压制他们在这方面的市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谭延闿有些严肃地说道。
“我们的近邻?组安莫非指的是日本?!”辜鸿铭问到。
“不错,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之后,国力已经日趋强盛,加上日本立足岛国,物产资源贫乏,加上各种自然灾害频繁爆发,使其国民上下都有着一种迫切的生存危机感。日本强盛了就必然会扩张,而且是朝大陆上扩张,纵观周边,最佳的选择莫过于我们这个老大中国了。所以任何能够打击到日本的产业,我谭延闿都有兴趣去做!”谭延闿肃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