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个任命看似无关紧要,可谁都知道,等打败吐谷浑,战争就已经结束了!可数十万大军依旧留在凉州,继续驻扎,这里面就已经表现出了对吐蕃开战的含义。
而命令下达,李恪即将要离开长安会凉州,就见一匹快马回到了长安城。
原来是西北又是一场大捷。
捷报上的内容说,吐谷浑可汗已经举族向西迁徙,让吐延率军断后。
而大唐大军已经围困了扰兰,吐延已经被围困在扰兰城。破城之日,便是吐谷浑灭国之日。
李世民在两仪殿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自己也大吃已经。
因为,李恪本王就在长安城,他以为李恪不在凉州,大唐对吐谷浑也就只是占绝对优势而已,不可能一举灭了吐谷浑。
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李恪这个大总管还在长安城,可大唐的军队已经灭了吐谷浑。
这场大战的胜利对李世民而言不重要,因为,他已经清楚在李恪回长安的时候,西北战事也基本接近了尾声,而这也是他没有催促李恪紧急回到凉州的原因。而最要的是,通过这次没有李恪的统帅而大唐取得了灭吐谷浑的最后一战的胜利,这让李世民看到大唐军队的强盛和将领的军事才能,让他对大唐能够用一两年的时间灭吐蕃有了信心。
有了这份振奋人心的消息,大唐百姓欢欣不已,大唐朝廷里的主战派也是欢声雷动。
而就在这时候,即将离开的李恪上书李世民,说大胜在即,朝廷可以派出钦差到前线跟他一同犒赏三军。
李世民认为很有这样必要,但这个钦差的人选让他比较为难。
因为,长孙无忌推荐了太子李承乾,说太子是国家的储君,在大唐取得这样大的胜利时,他最该代表皇上去犒赏三军将士。而王珪和萧禹等人举荐东王李泰,说大唐对吐谷浑的大战之时小胜,不需要作为储君的太子去凉州苦寒之地,而东王李泰常年居住在长安,让他代表皇上出使凉州犒赏三军就行。
对于这才犒赏三军,李世民心里很清楚,这份差事是收揽军心的一次绝佳的机会。
所以,李泰和李承乾才会这么心急。
可是,李承乾是他只,有长孙无忌和一帮元老大臣支持,他不能不考虑他们的意见。
然而,支持李泰去凉州的都是中枢大臣,朝堂上超过多半的人支持李泰,李世民也不能不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