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页

“这个下官也不知道,下官按照纸条上面所说的去那个地方找人,就发现了这么几个人。”邓同达回答道。他自己也没有看过供词,自然不知道魏征话中的意思。但魏征和王珪等人看过供词知道这个人的重要性。

邓同达的话魏征等人不会怀疑,他说没有,他们也不再询问邓同达什么。只是纸条他们都看过,看不出什么倪端,心里都很疑惑怎么案子到现在怎么会变的这么负责。但是,有一点他们心里很清楚,那就是通过查明香兰真正的死因,张忠伪证身死,御医孙彦的身亡和郎中圣德言的证词可以证明李恪的罪名已经不复存在。至于李佑,依照目前的证据还不能确定任何罪名。

因此,魏征等人商量了许久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李恪下毒的罪名不成立,李佑嫌疑最大。而事情到这个时候还没有完,不但没有完结反而更加混乱,原因就是魏征自己手上的几张供词和几个长安百姓还有郎中圣德言。

所以,事情发展到了自己控制的范围之外,魏征和王珪等人商议了一番,最终的决定向李世民汇报情况,看李世民有什么样的指示。

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来混迟早要还

第三次三堂会审就在这样不尴不尬的情况下结束,汉王李恪的罪名虽然还没有洗脱,但以目前的证据来看的话,洗脱罪名已经为时不晚了,而齐王李佑虽然还没有具体查清他的罪名,也没有证据证明他有罪,但是通过种种的迹象可以表明给他定罪也是迟早的事情。然而,在案子还没有清晰明朗的情况下魏征等人还是急急忙忙的进宫跟李世民汇报审理的结果,因为通过邓同达给魏征的几分供词,他们没有想到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职权范围。

两仪殿,李世民静静的听完魏征的汇报,又将供词的卷宗详细看了一遍。

“你们认为这份供词可信吗?”李世民扫了一眼殿内众人突然开口问道。

魏征等人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不知道李世民话中究竟是什么含义,是在埋怨他们胆小怕事,不敢处理这样的事情呢?还是责怪他们没有主见,连这件事情都需要询问他的意见。但李世民开口询问,大家又不能不回答,魏征看了其他几人都没有开口说话的意思,他只能开口道,“皇上,这份供词上所说的人证物证俱在,只是供词来历不明,微臣等也不敢擅自决定。”

魏征的话中规中矩,既没有标明自己等人胆小怕事,又没有说出自己等人没有主见。但李世民何尝听不出话中的意思,他看了眼前一脸正义的魏征,叹道,“既然朕将这件案子全权交予你们几个处理,那你们心中还有什么顾虑的呢?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朕可以很明白的告诉你们,别说是这件案子涉及到两国使团之中的人,就是涉及到两国国君本人,只要他们触犯大唐的律法,朕就不会轻饶,必定会依法办事。”

“当然啦!”李世民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可能这件案子有它的特殊性,不但涉及到了两国使团,到现在还涉及朕的两个儿子、皇后和阴妃等人,你们心里多少有些拘谨,这朕明白。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是大唐的官员,你们是为大唐百姓你办事,而不是为朕做事呢?”

“朕今天就说这么多,至于这件案子朕依然不会过问,将全权交给你们处理,朕只要结果。”李世民很霸气的说道,“朕只有一句话,不敢是王公大臣还是帝王将相,只要他触犯了大唐的律法,朕就不会轻饶他。”

“你们明白了吗?”李世民向六人问道。

“皇上,微臣等明白!”六人回答,而魏征这个时候突然跪地,语气诚恳的道,“皇上,微臣终于明白了皇上内心所想,请皇上放心,微臣一定会将案子查个水落石出,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但也绝对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魏征被李世民刚才的话触动很大,自李世民登基之后对他的礼遇和让他对李世民确实心存好感,这才归顺了李世民一心为他办事,但是在皇后和贵妃中毒案时李世民又任命长孙无忌全权负责此案,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亲哥哥,魏征很不赞同这样决定,他认为中毒的是长孙皇后,审理案子的则是长孙无忌,他们两人的关系会让长孙无忌在审理案子的过程中难免会被情绪左右,因此心里很不满,内心深处还是有些芥蒂。但是,现在听到李世民的这么一番话,魏征心里彻底消除了对李世民任人唯亲的偏见,开始被李世民的气度折服,所以他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李世民何尝不明白魏征举动,他急忙将魏征扶起,“玄成快起来,朕早就告诉过你你办事朕很放心,所要处理这件案子你不要有什么顾虑,该怎么判就怎么判。你要知道朕将这么大的案子全权交予你处理,除了相信你的能力之外就是觉得你魏玄成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是一个肯为民办事的人,知道你不会冤枉一个好人,同样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