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页

说来,这些钱粮功赏之事并不是章邯擅长的东西。身为大将,章邯擅长的是行军用兵之道,而非后勤财计之事。这些,都是司马欣在管着的。若不是司马欣不在,章邯也不会自己直面蒯彻,而不避退。

故而,翻看着这一大本空白的军功薄,看着扶苏亲笔写下的对士卒言辞激励的文章,以及那个鲜红的,盖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大印的末页。

看完着一些,章邯心中既是放松了下来,又是纠结了起来。

显然,投靠扶苏的好处无疑是很多的。至少,随时可能让整个军队哗变崩溃的军功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后世史学家论及大秦精锐,为何在统一过后,经历了十数年和平时期后突然腐化下来。有两种猜测,一是因为帝国真正的精锐没有出场,岭南军和长城军都没有出场,后来王离出场的长城军,实际上是已经被蒙恬之死,国内政变打击都士气崩溃的残部。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直指秦朝崩溃的财政无力支持巨额的军费开支。而商鞅变法后的军国体制,和和平时期的维稳要求不相适应。帝国旧体制面对新环境下,过低的适应能力使得军队变得难以适从。

再加上困难的财政无力支撑巨额的军费开支,即,大秦已经没钱维持军功爵体制了。

所以,大秦的军力才会那般迅速地急剧下降。

而章邯对此,也都是心知肚明。一旦拒绝了这个军功薄,只要特科鼓噪一下,整个骊山军的士气都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更何况,骊山军的家属还在扶苏手中啊!这些刑徒之所以打仗勇猛,除了发泄怨气外,就是为了那些在骊山为奴为婢的亲人,用军功来换取家人的自由,甚至荣华富贵!

第六百三十一章 群雄骚动章邯忧(一)

但同样,投靠入扶苏,也是很有风险的。章邯毕竟是赵高的亲信,在天下曰赵高皆可杀的时候,身为被赵高一手启用的大将,章邯哪里能够逃过大难?

当初章邯只是一个守陵的将军,名气不大,还莫名其妙恶了胡亥。若不是赵高一力启用,给了骊山刑徒绝境处的唯一机会。恐怕这支享誉后世的帝国最后辉煌,也不可能出来了!

故而,要将章邯和赵高切断联系,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前阵子,由子婴和御史台蒙毅主持的,对胡亥—赵高一党余孽的大清洗,那可是轰轰烈烈,尽管掩藏在扶苏大婚的喜庆之下,可血腥却不见少。

只是扶苏忌惮惹得内史动荡,故而压抑住了影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