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书院的学习生活也不是很枯燥,在学习之余,学院中举办的一些辨难大赛,才学比拼等往往能让学院中的学子们扬名,进而在整个上流社会扬名,有时会有世家大族的掌权人物来颍川学院直接选拔一些人才,如果够自信的,那就直接学成之后去参加科举就行了。

有时候学院的夫子们还会带领学子们出去踏青,春游,狩猎,增加学子们的阅历,颍川学院的名声在市井小民之间也颇为流传,一是由于它现任名誉院长太尉贾诩的名声赫赫,二是由于它那海纳百川的胸襟,三则是书院的暗中掌控者荀顗的幕后推动。

若不是此时朝廷欲要重建太学,那么可以想象颍川书院这大魏第一书院的名头将会保持下去,不过即使太学建立了,或许也无法撼动颍川书院在百姓眼中的地位。

寒门子弟要进颍川书院真的不容易,但只要进了书院,若是家中实在清贫,那书院也会提供特困津贴,但若是在书院中不思学习,虚度年华的话,那也会被书院劝退,但大多数寒门子弟都是书院中最刻苦学习的,在这样的时代,学习的机会如此来之不易,他们哪有不珍惜的道理?

但也有寒门子弟,进入颍川学院之后,或是被这许昌的繁华迷了眼睛,或是在书院中动了春心,却因为身份差距而自暴自弃,或是被一些豪门纨绔带坏,然后痛失这样一个来之不易的进修的机会……

荀粲进入颍川书院的消息可没人知道,事实上,他并没有颍川书院的“学籍”,这学籍自然就是进入书院的凭证了,而学成之后,通过考核,毕业也能可以拿到“毕业证”,这毕业证相当于一种荣誉证书,是一种足以炫耀的资历。

荀粲来书院只能算是一个旁听的,他也不要什么毕业证,虽然这“学籍”与“毕业证”都是他随口向哥哥提的制度,便于加强颍川学院学子的归属感,想不到哥哥还真的采纳了,并且渐渐引为一种时尚,若是进了颍川书院,却拿不到毕业证,那可真的会遭人耻笑的……

荀粲的特殊身份,学院中的夫子只是略有耳闻,他上课极其自由随意,但却从不影响其他学子,十分的低调的融入这样的学习氛围之中,夫子见状,自然也不会找荀粲的麻烦。

不过,当年那个在荀家族学之中教书,如今却进入颍川书院的先生却认出了荀粲,两人还一起小聚了一下,他那时可是很看不起这个狂妄慵懒的学生的,然而此时荀粲的博学却令他折服,那先生却劝荀粲去参加大魏的科举,必能中举,荀粲只是但笑不语,以他的身份,自然不会这样多此一举,在南楚他已经当过状元了,这状元郎当一次就够了,凭借自己那逆天的记忆力,去抢别人中举的名额,荀粲可不想做这样的事情。

荀粲很喜欢这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学院,感受着学院“先进”的制度,他常常会觉得有种莫名的成就感,此时他认真的提笔写下《老子注》的第一章,漂亮的蝇头小楷令他自己也觉得赏心悦目,而这便是他练书法的首要原因,没有太多的功利心,只是为了让自己舒服而已。

直到他闻到一阵颇为浓郁的熏香时,他才微微皱了皱眉,然后抬首望去,却发现身边站着一个少女,少女穿着颍川学院的“学生装”,十分素雅,算是书院的特色,若是穿着这样的服饰走出学院,也常常会引起路人羡慕的目光,因为这样素雅的汉服便象征着颍川学院。

少女看起来不过十四五岁,脸上的神情却极其冰冷,这冰冷却不是她故意表现出来,仿佛是常态而已,她的容貌姣好,却比不上周彻的清丽绝伦与曹璎珞的绝世倾城,但她那种冰冷的气质与浓浓的书卷气却拟补了她在容貌上的略逊,而且少女此时还是青涩的苹果,等到成熟时,美色的品级必定入神品。

荀粲觉得似乎在哪里见过这少女,但一时间也没有想起来,他此时正文思如泉涌,随意瞥了她一眼后,便继续投入著书立说的事业之中,他要凭借自己的学识写出一部巨著来,两世的学习已经让他对道家的典籍感悟极深。

夏侯徽也不打扰荀粲的大事,看到他略带疑惑的瞥了自己一眼后,就继续奋笔疾书了,她有些好奇荀粲到底在写什么东西,于是她先找到了自己要找的那本琴谱,然后蹑手蹑脚的拉开荀粲身边的椅子,悄悄坐下,偷偷瞄向荀粲笔下的文字。

夏侯徽看到那“老子注”这三个字时,不由心中暗赞一声“好字”,这字虽是随手写下,但分明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不过她毕竟于书法之道上十分浅薄,书法品级也不过中品,她只觉得这字很好,却不知道好在哪里。

她撑起头,歪着脑袋看荀粲那一丝不苟的模样,真的很好看呢,他的眉眼如画,总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挺拔的鼻子上的毛孔是那般细腻,他的唇如同涂了凝脂一般,微微翘起的弧度给人无比自信的感觉,为什么在那场宴会之上,自己却没有发现他的容貌也是这般出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