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着李想这位老对手之面,袁世凯又重提所谓中国无内战的说法。在他眼中,国民党只是“土匪”,“剿匪”不是内战。
李想连连冷笑,说道:“说中国没有内战是欺骗,根本不符合事实,即使三岁的娃娃也不会相信。”
李想在原则上的坚定性是极其坚强的,从来不会在大是大非面前让步,他立即驳斥了袁世凯的观点。
袁世凯想不到李想的词锋从如羚羊挂角般的圆滑,刹那之间,会变得如国民革命军的三菱军刺般的犀利,一时无言可对。最后提出谈判三原则即:(一)所有问题整个解决;(二)一切问题之解决,均须不违背政令军令之统一;(三)政府之改组,不得超越现有法统之外。
第一次最高级别的交手,仅以讨论原则为主。
晚上,李想的主要助手汤化龙、黎元洪同袁克定、段祺瑞、杨士琦等继续作一般性交换意见。
……
李想亲赴北京谈判可谓弥天大勇一举两得。一得是会见袁世凯为争取国内和平而奔走;二得是广为接触中国政治舞台上各派政治领袖和社会贤达,在他们中间做工作,由此极大地提高了鄂区国民党在社会各界的声望,争得了人心、民心。这个帐,袁世凯算不来。
李想一踏上京城大地,便传来国统区各界的一片赞扬。许多人盛赞李想敢于亲赴“鸿门宴”,是一个“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的壮举。
李想本人居然敢于亲赴北京,同时又是作为中国第一大党的代理总理为争取和平而来的,这使得国民党在和谈伊始就夺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在北洋统区民众之中的形象也因李想此行而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李想的身价因此而倍增,大后方的百姓对李想和鄂区国民党另眼相看。“李想”这个名字一时成了皇城根下的老百姓们的热门话题,乃至在出现了数千北京市民自发地拥挤在改为国民党驻京办事处的湖广会馆门前的大道上,争相目睹李大帅风采的热烈场面。
在京,李想除去参与谈判外,还遍访各界人士,参加各种社会交往活动。用北洋系顽固分子的话来说,李想是在大搞统战“阴谋”。阴谋也罢,阳谋也罢,反正李想什么人都见。左派也好,右派也好,大官小官、平民百姓,在汤化龙这位当年立宪会领袖人物和黎元洪这位前清的旧官僚的协助下,李想都和他们打交道。
李想、汤化龙和黎元洪称之为“看望老朋友,结交新朋友”。
争取各民主党派力量的支持是李想北京此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李想在梁启超宴会现场写的《沁园春·雪》在传抄中被记者觅得,并立即全文刊出。随后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许多人士感到惊讶:李想竟有如此文采,如此文学底蕴,真是没有想到。沉寂的北京文坛沸腾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