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页

理想年代[校对版] 光景 1823 字 2022-11-12

“蓄意无视维持国家和平的责任,是支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省份所不能容忍之事。”

同时在鄂区议会正在上演一出闹剧,国民党改良派人正在攻击国民党修正派人的犹豫不决。

詹大悲一厢情愿的说道:“这是绥靖主义的道路。李帅应当诱逼袁世凯摊牌,我认为袁世凯太狡猾了,不会冒险与南方各省发生全面规模的武装冲突。”

蒋翊武从军事方面出发:“时间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必须牢记不忘北洋军在辛亥革命时五天之内就压垮了孝感,两天中就席卷了阳夏。”

……

当袁大举向南方用兵时,虽然已对国民党撕破了脸,满口乱党叛徒,可是独对孙中山先生还很客气。

不过孙中山却不能不表示严正的态度,乃发电致袁,原电云:“北京袁大总统鉴:文于去年北上,与公握手言欢,闻公谆谆以人民国家为念,以一日在职为苦。文谓国民属望于公,不仅在临时政府而已,十年以内,大总统非公莫属。此言非仅对公言之,且对国民言之。自是以来,虽激昂之士,于公时有责言,文之初衷未尝少易。何图宋案发生以来,证据宣布,愕然出诸意外,不料公言与行违至于如此,既愤且懑;而公更违法借款,以作战费,无故调兵,以速战祸,异己既去,兵衅仍挑,以致东南民军,荷戈而起,众口一辞,集于公之一身。意公此时,必以平乱为言,故无论东南军民,未叛国家,未扰秩序,不得云乱;即使曰乱,而酿乱者谁?公于天下后世亦无以自解。公之左右陷公于不义,致有今日,此时必且劝公乘此一逞,树威雪愤。此但自为计,固未为国民计,为公计也。清帝辞位,公举其谋,清帝不忍人民涂炭,公宁忍之?公果欲一战成事,宜用于效忠清帝之时,不宜用于此时也。说者谓公虽欲引退,而部下牵掣,终不能决,然人各有所难,文当日辞职,推荐公于国民,固有人责言,谓文知徇北军之意,而不知顾十七省人民之付托,文于彼时,屹不为动。人之进退,绰有余裕,若谓为人牵掣,不能自由,苟非托辞,即为自表无能,公必不尔也。为公仆者,受国民反对,犹当引退,况于国民以死相拼!杀一无辜以得天下,犹不可为,况流天下之血以从一己之欲!公今日舍辞职外,决无他策;昔日为任天下之重而来,今日为息天下之祸而去,出处光明,于公何憾!公能行此,文必力劝东南军民,易恶感为善意,不使公怀骑虎之虑;若公必欲残民以逞,善言不入,文不忍东南人民久困兵革,必以前此反对君主专制之决心,反对公之一人,义无反顾。谨为最后之忠告,惟裁鉴之!”

孙中山同时发出通电一道,略云:

“北京参议院、众议院、国务院、各省都督、民政长、各军、师、旅长鉴:江西事起,南京各处以次响应,一致以讨袁为标帜……大势至此,全国流血之祸系于袁氏之一身,闻袁氏决以兵力对待,是无论胜败,而生民涂炭,必不可免。……使袁氏果而出此,非惟贻民国之祸,亦且腾各国之笑。……袁不宜借口部下之拥戴,而拒东南人民之要求,可断言矣。诸公维持民国,为人民所攸赖,当此人民绝续之际,望以民命为重,以国危为急,同向袁氏劝以早日辞职,以息战祸!倘袁氏执拗不听,必欲牺牲国家人民,以成一己之业,想诸公亦必不容此祸魁!文于此时,亦惟有从国民之后,义不返顾。”

……

北京。

中南海,海宴堂。袁世凯在这里依常例召开军事会议。

袁世凯把孙大炮的两封几千字的长长的电报丢在废纸篓,却对李想短短三十五个字的电报反复研读。

此时,北洋将领们侃侃而谈,表现对南方战争前景的乐观估计令袁世凯感到吃惊。

陆军总长段祺瑞得意的道:“目前发生在江西,安徽的战争,所剩下的仅仅是一些必须加以钳制的游散目标而已,战争实际上已经获胜。在整个南方的匪军,大规模的抵抗都会在入冬以前内结束。”

“关于李疯子介入的可能性,有什么看法吗?”袁世凯放下李想的那封电报,若无其事的询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