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页

理想年代[校对版] 光景 1866 字 2022-11-12

第四百三十一章 入疆(一)

迪化全城鼎沸,全市各界用各种民族文字书写的标语贴满全市,庆祝塔城和平谈判圆满落幕。

杨增新上台后,受袁世凯之秘命,电告伊犁政府称:中华民国已成立,彼此一家,建议合治,邀请伊犁派代表到迪化共商大事。伊犁政府立即作出反应,派代表到塔城。面对伊犁和南疆两方的压力,对于此次谈判,杨增新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他表示:“共和成立,彼此一家,所有贵代表提出条件,只须力顾大局,不碍公理,皆能允从。”

因此,双方经过一番争论,订立了协商条件十一条,主要内容是:

(一)新疆实行共和、承认共和宪法;

(二)新伊对内外政策进行合治,以省垣为全疆行政、立法最高机关,阿尔泰、塔城均在全疆范围之内;

(三)新疆都督杨增新现经大总统任命,应由双方公认;

(四)所有组织各项机关,双方人员均应公同推举产生。

(五)新伊统一以后,应切实调查伊犁财政,一方面设法维持,一方面请政府予以补助。

(六)钱广汉、蔡乐善等反复无常,应视为公敌,不再留于新伊军界等。

……

根据协商条件十一条,伊犁方面承认了杨增新在全疆的军政权力。

随后,杨增新通过北京袁世凯政府改伊犁新伊大都督府为伊犁镇边使署,任命广福为伊犁镇边使。杨增新为了分化瓦解伊犁革命势力,保荐杨缵绪任喀什提督兼观察使,调冯特民为伊犁驻京代表,贺家栋为省民政司长,黄立中为省财政司长,姜国胜为署哈密副将,冯特民为省外交司长,李辅黄为伊犁镇台,使伊犁辛亥革命的核心人物散居各地区,失去了力量,冯特民、李辅黄二人始终不同意议和条款,留在伊犁主持善后。随后又任命冯特民为伊犁外交司长、伊塔观察使兼伊犁镇边使署政治顾问,李辅黄为伊塔镇台兼伊犁镇边使署参谋长。

杨增新在当上都督之后的一系列动作,冯、李立刻生出警觉,他们力争在伊犁镇边使署,保有军务、民政、财政、外交司等机构,不受杨增新所制约,成为杨增新的政治劲敌。

杨增新更狠的在后面。他对伊犁同盟会方面的杨缵绪、贺家栋、郝可权、徐三泰等人以各种名义,发给川资、迁返费等,欲送他们回内地。还有其他同盟会党员冯大树、李梦彪、黄立中、邓宝珊等,也通过各种名义欲胁迫他们东归。

一直对林铁长和万象春代表的安西军抛过来的橄榄枝表现若即若离的同盟会二人组,冯特民和李辅黄终于感觉到孤掌难鸣,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了。想通了之后的他们通过林铁长和万象春给鄂州革命军大元帅李想和安西军总司令林铁长发密报,表示了他们坚决执行鄂州政府和平光复新疆的正确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