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铁长拿起茶杯喝口茶,继续说道:“为了实现这一阴谋,阻止甘肃各地爆发革命和安西革命军的西征,他们一面组织反革命武装力量,分三路向陕西进扑;一路以固原提督张志行的‘壮凯军’十三营出凤翔;一路以原甘肃提督马安良的‘精锐西军’十四营和陆洪涛的‘振武军’一营出长武;一路遣黄钺、崔正午率马、步五营驻秦州;并以劝业道彭英甲为前敌营务处,由升允直接统率,倾巢而出,侵犯三边,援救榆林,出兵陇东。一面严令甘肃所属府州县严加戒备,加强镇压。但是,革命高潮已经形成,不可能阻挡住的。”
“其中实力最强的要属于原甘肃提督马安良的‘精锐西军’,”张云山接过话题,“满廷为了保住大西北作为残喘之地,极力拉拢马家军。为此,还允诺其担任甘肃提督,进而千方百计拉‘马’出兵陕西,同升允和长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安西革命军西进大军。马家军与我军为敌,有过多次不大不小的战斗,但尚未遭受过我军歼灭性的打击,因而气焰一直十分嚣张。得到许诺的马安良,一时得意忘形,竟以‘西北支柱’自命,发誓要挽狂澜于既倒,定乾坤于西北,狂妄之至。”
林铁长神色凝重地问道:“他是马占鳌的儿子?”
张云山点点头:“精锐西军,仍延续马占鳌降清时的格局,即以马占鳌之子马安良为首,辖制马海宴之子马麒,马麟和马千龄之子马福禄,马福祥。马占鳌降清时,马千龄无军职,后为朝廷镇压回民起义才自组民团成军。诸马先隶属于董福祥的甘军系统,后独立一系,为清廷东征西讨,特别是抗击八国联军时,诸马为当时清军最英勇之部队。”
马家军源于清末爆发的河湟回民起义。一八六三年,即同治三年,受陕西、宁夏回民起义影响,甘肃河州莫尼沟大阿訇马占鳌起兵反清,青马先人马海宴此时投身军中,为马占鳌得力战将。一八七二年,马占鳌等太子寺一战“黑虎掏心”大败湘军,之后力排众议,在马海宴、马千龄的支持下,挟胜而求抚,率众归降朝廷。随后起义军被朝廷收编,重要头目封以官爵。此事件奠定了河州诸马崛起的基础。
张云山继续介绍:“马家精锐西军是家族世袭统制的军队,其高层骨干大都以家族宗法、姻亲相联系。其实上上下下只知有马家,不知有朝廷。部队士兵主要来自甘省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民,部队都有随军阿訇。马家西军在对外族和外族军队的征战中表现了很强的内聚力和奋勇精神以及残爆行为。”
“西北回民起义中,左宗棠对回民痛剿,马家怎么还能保存这么强的实力?”林铁长不解的问,这段历史,他不怎么清楚。也是时代的局限,讯息不够发达的原因。
“被痛剿的是在甘肃宁夏府闹事的马化龙。”张云山道:“马占鳌在甘肃河州地区的闹事,他们是在大败左中棠西征湘军后主动请求招安的,有魄力有能力之骨干和河州回民力量都保全下来,在这场战事中,实力未受损,反而在随后的发展中得到增强。”
“马家西军再强能强过北洋军!”林铁长一拍桌子,冷哼一声:“李大帅在制定安西革命军向西北进军的部署时,总揽全局,为加强安西军的兵力,决定将原鄂州第一兵团划归安西革命军。”
大军西调,用心可鉴。其实,这一重大决定早在鄂州革命军进入陕西期间就已敲定。
“我这次来西安前线办两件事,一是反攻潼关,二是来带兵的。夺回潼关以后,第一兵团将调西北战场参加对安西军西征,争取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全部光复大西北,平定西北边疆危机。”
潼关战役顺利结束,彻底摧毁了北洋军窥视陕西门户的念头,由守进入攻。
之后,南京政府对《鄂州约法》的修改,也让陕西民军首领彻底认命,乖乖服从鄂州统治。这样,在大决战开始时,西北战场革命军总兵力不但在数量上由两万人增至十万人,与长庚,升允的兵力旗鼓相当,扭转了西北战场攻防,而且由于进行了整编,原陕西革命军的六个哥老会都督三大势力分别组成第一、二两个大兵团,奠定了大兵团作战的基础,形成了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的有利条件。
因此,无论是满廷偏安一隅的如意算盘,还是长庚和升允暂谋偏安,徐图恢复的痴人说梦,都不过是他们的一厢情愿。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历史车轮的前进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住的。
灿烂的阳光温暖和煦,屋檐下悬垂的冰凌闪亮异彩。
民国曙色初露,三千万西北人民正引颈翘望。革命光复战争的隆隆炮声正如阵阵春雷,在大西北上空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