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无半字虚言。”李想淡淡地笑了一下,说道,“北伐第一步,先要南京临时政府有中央政府之名,还要有中央政府之实。至于如何为之,导师大可乘势学学袁世凯的‘小站’前科,将南京这三十万北伐部队,汰弱留强,提炼十万精兵为自己的政冶资本。就凭这十万精兵坐镇中央,南京临时政府就不再是有名无实的摆设!”
李想留下的半句话是,即使北伐失败,上也可与袁氏争半壁河山,下可与阎锡山、唐继尧、陆荣廷同步,列土封疆,做个民国藩镇、一省军阀,又谁曰不可?而他湖北,不就留备这样一条北伐不成就当民国军阀的后路。
“李帅,有一个问题,我想要你实话告诉我。”黄兴认认真真地对李想说。他字习东坡、文宗韩柳、熟读圣贤之书,是个高风亮节的大革命家,君子也,自然有所为,有所不为。李想割据分裂等你啊念头已经很明显了。
“什么问题值得先生如此认真?”李想望着湖南老乡黄兴说,“您只要提出,我都会实话答复先生的。”
“你一直死心主战,不愿和议,除开你对袁世凯的不信任之外,还有什么别的缘故吗?”黄兴挺身敛容地问道,那神情,全然是一副探讨中国何去何从的严肃态度。
孙中山、胡汉民等人也在热切地等待着李想的回答。李想却是张着大嘴巴,发不出声,有口难言。怎么说?难道说这是他在一百年后的历史教科书上看到的?
李想也是有急智的人,立刻提炼出非常明白而又可以公之于众的语言回答黄兴的提问:“袁世凯双手沾满革命党人掉线献血,武昌举义之后,北方革命同志准备在北京发动军事行动,由于杨度和汪兆铭的疏通,据说袁世凯已答应响应。其计划是于初九日晚由革命党在北京鸣炮,并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诸处发难,袁则命禁卫军第四标由西直门以南进攻西华门,并命其长子袁克定率三千兵攻东华门以响应革命党。到了九日晚革命党人依计划发动于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各任一路以进攻天安门、东华门、西华门。这时果然见到一支军马来迎,革命同志以为是袁克定来接应,不料竟是军警探谍,四面包围,捕去同志李汉杰等十余人,这第一次举义便失败了。我能对这样的人信任吗?你们看他当上大总统还睡得着觉吗?我死心主战,就是因为看穿袁世凯的心肝脾肺肾,没有其他的理由!”
李想的理由让在座的军人一齐点头。
“我不赞成北伐,力主和议,并不是对袁世凯有多信任,最主要的原因是怕北伐与袁世凯大战后引起中国的混乱而导致分裂。”黄兴也阐述自己的观点,“今日革命军起,各省都已自立,李帅也刚才说了,各省自立,内部也就有了分争,临时政府成立,可是各地方还是各自为政,中央变得有名无实,各省都督以各种借口没有将赋税上缴临时政府。这一点,就连外国人都看得很清楚,帝国主义列强把持的海关也拒绝将‘关余’转交临时政府,南京政府的财政则将受制于各大国。南北开战,中国必定分裂,难免会有瓜分之祸。近代之世,弱小之邦被人吞灭不可胜数。比如琉球被日本所灭,安南、突尼斯、马达加斯加被法国所灭,缅甸、波斯被英国所灭,巴称尔、土尔尼特被俄国所灭,古巴、檀香山、小吕宋被美国所灭。这些都是最近几十年所发生的事。凡物合则大,分则小,合则强,分则弱,如果中国分裂,则由大国变为小国,本来就不强,那就更弱了,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外国列强所吞灭,我堂堂中华民族则不复存在。”
黄兴叙述的这番话,使满屋子的人陷入了沉思。
孙中山点头说道:“克强的这个顾虑也不是没有根据的,自古以来弱肉强食,鲵遭鲸吞,乃理势之然。依我看,中国既要革命,又不能分裂。”
胡汉民也说道:“我完全赞同先生这句话,中国要走的只有这条路:既要革命实现共和,又不造成内乱。”
扯淡!不暴力,不流血,还革什么命?李想冷笑一声,站起身道:“既然你们要求和,还找我来商议什么?”
宋大小姐撤住准备走人的李想的衣袖,说道:“我不是说了嘛,先生认为民国政府新成立,也不能示弱,和议的同时还要以硬抗硬,以北伐对抗南下!找你来就是要听取你的北伐建议。”
“我的建议早说了,把南京的革命军进行改编。有了属于革命阵营的军队,无论是北伐战争,还是和议谈判,也就有了政治资本。”李想苦笑着说道:“至于你们说的六路革命军北伐,我只能保证湖北和陕西两路革命军会拼尽全力的。”
第三百三十五章 执干戈以卫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