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事不可为,饶汉祥和陈宦劝他去南京,与黄兴争一下大元帅实权,因为黎元洪只是名义上的大元帅,沪宁党人还是要求黄兴这个副元帅代行大元帅职权。大元帅,大总统神马的,这些都是袁世凯的囊中物,孙中山和黄兴是不会有希望的,在黎元洪看来不如当它全是浮云。如今在武昌渐渐失势之后,对权势也就看得更淡了。
黎元洪只要想想自己这个都督来得莫名其妙,得到权势容易,失去权势也就不那么在乎了。但是黎元洪不在乎,却有人在乎。
鄂军政府成立,孙武任军务部长,这是军政府中权力最大的一部。孙武没有为革命奠立基础,相反却侮慢同志,联盟黎元洪,接近旧日官僚,拉拢孙发绪等人。黄兴任战时总司令,孙不仅没有全力支持,且嫉妒黄兴的声誉在他之上。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李想势力突然崛起,孙武不甘心黯然失势,自以为武昌首义有功,特地赶往上海活动,希望得一总、次长的地位,不料南京政府无从位置,因之引起孙对南京政府的恶感。
这样一来,孙便一意孤行,在上海拉拢大批失意的文武官僚政客,培植自己的势力。老同盟会员刘成禺新自美洲回国,黄兴问刘在美国学什么东西等,刘亦深为不满。于是孙、刘合作,在上海成立民社,与同盟会公开对立。据说章太炎、汤化龙等虽未加入民社,但他们都是赞助孙武的。
孙武成立民社者,拥黎元洪为中心之政团也,以卢梭《民约论》为根本主义。其目的在图共和政体健全之发展。其地盘为黎元洪直属之湖北派。其干部为孙武、张伯烈、刘成禺、饶汉祥、蓝天蔚、张振武、宁调元诸人。
但是黎元洪心里清楚,民社关于主义是说不上的,也说不上共和目的,更说不上拥自己中心之政团。如果说也有所谓政治纲领的话,那就是反孙倒黄,捧自己拥袁,借以达到个人升官发财的目的,实际内容就是如此。
对于民社内幕,黎元洪还是知道一些。孙武所举干部人物,似无蓝天蔚、张振武、宁调元诸人。因为蓝与孙武并不接近;张振武曾在民社查帐,大说自己的坏话,谓不应以有用之财作无益之用,且自己与张振武之间,素不协调;宁调元与黄兴关系极深。黎元洪暗地里留意,才发现尚有马较田、李组绅、覃达方、丁笏堂诸人。
这些明里暗里的人物,黎元洪这个老官僚自认为没有这个能力驾驭得了,自然拒绝去沪宁做这个傀儡,留着在武昌做寓公得了。
第二百一十七章 期望之光(二)
王占元部被围困的消息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越传越神,越传越远。武昌、上海、广州等革命军光复的大城市又开始了狂热的祝捷。就是美国、英国、香港等地,未经证实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此时此刻,辛亥大革命太需要一场胜利,一场痛快凌厉的大胜仗!
在千家岭的方向,战斗惨烈的进行着,王占元亲临到战场指挥作战。同样,当北洋军起猛烈的冲击之时,革命军的反击也迅的展开。迫击炮弹如同雨点样的呼啸而下,接连的突破口处炸起阵阵火光。完全不顾及绞杀在一起的守军和北洋军部队。
爆炸的气浪掀得残肢断臂四下横飞,硝烟之中满是飞舞着的血肉。就便是这样,双方士兵那几乎声嘶力竭的喊杀声中,依然此起彼伏着阵阵的枪声和刺刀拼杀声。
第二师抵达战场后,在第一师北面的金娥殿、公母岭一带展开,负责遮断王占元部的北窜之路,并由此向南压迫北洋军,彻底贯彻了总部的意图,封死了王占元部北归之路。
经连日血战,革命军军队逐渐将王占元部压迫在数平方公里的侠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