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页

在阵阵欢呼声中,杨兴在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国民议会议长张澜的陪同下,挺胸阔步走出议会大厅,而紧跟其后的是高举议会决议的幕僚,是一群国民党议员。

第二天,国民日报,民主导报等报纸连连刊发文章,质疑张作霖与张宗昌的关系,到最后,竟然出现张作霖与张宗昌乃亲兄弟。

看到杨兴谈话,张宗昌大怒,这个杨兴欺人太甚,竟然如此揭短,当即率兵西进,准备与国民革命军大战。

而张作霖听到杨兴公开称呼自己为胡子,报纸上暗示自己是张宗昌兄长,揭发长子张学良吸毒后,更是勃然大怒,认为如今天下,只有杨兴可以与自己抗衡,在武汉国民政府成立后,自己与段祺瑞搞出的一个政府反而成为摆设,除了日本承认,很多国家都在观望,不愿意承认。

当即决定,准备将关内30万大军全军压上,以与国民革命军决一死战。

但是在作战会议上,对国民革命军主攻方向,奉军内部发生争议。

以杨宇霆、张学良、郭松龄、李景林为首的军官认为,国民革命军主攻方向必然是京汉铁路。

社会风闻孙岳的国民军第3军已经投靠国民政府,如此奉军在关内重地如保定、京津处于国民革命军直接威胁之下。

如果国民政府沿着京汉铁路北上,大军可以直插保定、京津,威胁奉军的后路。

国民革命军如果选择这种进攻方向,可以策动早想报接连失去京津之仇的冯玉祥部,可以策动左右摇摆的阎锡山,短期内形成3打1的局面,一举抵顶北方局势。

但是段祺瑞等人则断然否认,认为杨兴用兵,除非身处逆境之中,断不会出险着。沿着平汉铁路北上,虽然有铁路运输保障,但是也形成孤军深入之势。

更为严重的是,国民革命军孤军深入,需要获得国民系统的冯玉祥、孙岳支持,需要获得阎锡山支持,但种种迹象表明,冯玉祥、阎锡山、孙岳等人都对国民党有所怀疑。

他们分析认为,国民革命军很有可能先消灭山东的奉军主力,然后方在北上冀州,攻取京津,如此从而将奉军驱赶出关内。

他们认为,杨兴必然自恃武力,认为击败奉系已成定局,而采取稳妥之局。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还有很深的政治含义。那就是给张北的冯玉祥、山西的阎锡山出难题。若是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的时候,两部坐山观虎斗,在占领平津后,杨兴就可以说服党内同志逐步剥夺冯玉祥、阎锡山的兵权。

毕竟,若是北伐胜局已定,冯玉祥、阎锡山才仓促加入北伐队伍,其投机取巧之势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