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页

孙权气得直咬牙,苏粗腿意外反水,不仅让他丢去了蒋钦这员大将,丧失了几千水师,更让建邺陷入危机之中,之前左右逢源、进退自如的好局面一下子成了泡影。他虽然没有证据表明这件事和孙绍有关,但是他可以肯定孙绍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来他还不明白苏粗腿为什么宁愿放弃现实的利益,做出这种自绝后路的举动,死心塌地的跟着孙绍,现在接到诏书他明白了,孙绍早就打算脱离他独立了,只不过一直在等待机会。

如果再把眼光放得远一点,在他起心要拆散震旦水师的时候,孙绍就做好了准备,所以他留下了苏粗腿,不为别的,就因为苏粗腿有足够的实力在他的后方生事,如果换成崔谦或者越海,他们就算有心也没有这个实力。可笑的是,当时他还以为这是孙绍的一片好意,是忠心的体现,欢喜不禁的接受了孙绍的提议,到最后才发现,这根本就是孙绍给他挖了一个坑。而他自以为得计,兴致勃勃的跳了进去。

他想着收拾孙绍,可是还没等他想好主意,他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收拾孙绍了,孙绍躲在天子的后面,借着天子这面道义上的优势,背后倚靠着曹操的强悍实力,只要他流露出一点对孙绍不利的心态,孙绍就可能投向曹操,成为曹操的先锋——当然了,是有天子诏书的。

只怕到了那个时候,所有人都会站在孙绍的那一边,认为是孙权逼孙绍走上这条路,原因很简单,孙权见死不救在先,违抗天子诏书在后,不管是宗室还是诸将,都会同情孙绍。

对于孙权来说,天子下诏罢兵休战,他如果抗拒,那就是叛贼,不仅要面对曹操的大军,还要面对孙绍的攻击,孙绍手里有天子的大旗,只要一道诏书,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取代他成为江东之主,有前面的铺垫在前,相信很多人都会同情孙绍,进而支持孙绍,接纳孙绍。

孙权权衡了利弊之后,与顾雍等人商议了一番,决定接受诏书。

对于刘备来说,情况也差不多,他以前可以不接受天子的诏书,是因为天子在曹操的手上,现在天子在关羽的手上,关羽是他的亲信,是他的兄弟,是他的肱股之臣,他难道要说关羽是奸贼?他做不到。更重要的是,现在三方对峙,谁也吃不下谁,曹操固然是庞然大物,孙权这个盟友也不是什么可信任的对象。孙绍和关羽挟天子以令诸侯,已经成了左右战局的关键棋子,你可以不理睬诏书,但是你要有实力应付另外两方的攻击。

而现在谁也没有这个实力,曹操没有,孙权没有,刘备更没有。

更何况天子的诏书还带着一顶大帽子,为天下百姓着想,附带着一个没有言明的好处,只要大家坐下来谈,那么他们三家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割据现有的地盘。

只需要名义上还尊崇天子。

曹操可以不要天子,孙权也可以不要天子,但是刘备不能,他一直以皇亲贵胄自居,明知天子已经成了摆设,他也不能无视,纵使他非常想成为天子,可是刘协一天不死,他就一天不能把这个意思表现出来。

可以天下人都知道,但是谁也不能说。

所以刘备也只能不情不愿的接受了诏书。

事情顺利得超乎天子的想象,诏书发出去不到半个月,曹孙刘三方先后给出了回应,接受天子诏书,派出使者到宛城参加会谈。收到回报的天子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是当确切的消息传入他的耳中时,他还是有些不敢相信。感慨之余,他对刘若说道:“孙将军神机妙算。”

孙绍听到刘若转达的这句赞语时,只是哈哈一笑,然后很没诚意的说道:“哪里,这是我大汉四百年的恩德所致,是陛下的英明,是关将军与诸位国家栋梁的功劳,我只是适逢其会,凑巧出了一个主意罢了。”

刘若满脸堆笑,他试探的问道:“将军,接下来的会谈,当如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