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先生却没有能做官,殿试的时候仁宗给他下了定论:“虽才华出众,然目不能视,不可为官。嘉其精神可嘉,于地方任一闲职。”
也就是说,先生虽然考上了,但是仁宗不用一个瞎子。为了褒奖先生的精神,仁宗让他去地方一个闲职,每月领取俸禄。换做其他的人这时候可能会谢恩,然后事情就这样定论了。从朝堂出来之后,先生也将成为所有残疾人学习的榜样。
但是先生没有这样,因为他要证明的是别人能做的自己一样能做到!两年之后,先生再度赶考,这一次,他换了一个名字。这一次他依然考上了。这两年之间他学会了一件事情,就是当别人说话的时候,他的眼睛会随声望去。他学会了听别人脚步,然后走路的时候循着别人脚步声迈步!多重的脚步是上台阶,多重的脚步是过桥,他都学会了。而且他上次去过一次皇宫了,这两年他一直回忆着皇宫路,走多少步该拐弯,走多少步有台阶。
于是,第二次他去皇宫的时候,没有像上次那样需要太监引路!他自己走的,他自己和一众上榜的才子们并肩走到了仁宗的面前,这一次,仁宗不知道他面前站的就是上次的那个瞎子,满朝文武也都没有看出来,这个高中皇榜的才子居然是去年来过的那个瞎子。
这是他第一次欺骗仁宗,从仁宗手里骗来了金州知事这个官职。
陈元听到这里只觉得心潮滂湃,内心中仿佛有一种激情被点燃了。陈元知道,如果事情就是这样的话,那么先生不可能进入大理寺,仁宗就算发现自己被骗了,也会佩服他的毅力,如同现在的陈元一样。
第279章 出狱
白玉堂说了,要先生性命的事情发生在后来。先生上任之后,明断是非,秉公执法。赢得了下属和百姓的尊重,那些衙役们都在替先生打掩护,所有的衙役都看出来先生目不能视,却没有一个人说破。
偏偏就在这个时候,老天不作美,金州地区爆发了几十年未有的大旱。可是上官为了功绩,报喜不报忧,把灾情压了下来,视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于不见。
几次上书不见回音之后,整个金州地区的百姓已经处于生死的边缘,先生更是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上官要他把事情压下去,而百姓要吃的,这一切让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上京!直接上京找仁宗要粮食!
他抛开了上官跑到京城,却四处碰壁。走正常的渠道想见到仁宗的话最少要三个月时间!先生可以等,但是金州百姓不能等!
就在这个时候,先生听说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宋朝准备送一批价值三十万贯的物资给辽国,以结所谓的两国之好!这些物资中有足够的粮食,可以让金州的百姓活下去!四处的碰壁让先生变的有些疯狂了,他开始打起了这批粮食的注意。
有很多人帮他,跟随他一起上京的捕快,还有一班亲信。他让人穿着大宋驿站的官服,把来接货的辽国使者给诓在一家客栈之中,然后他带着人,又顾了一些边境生活的会说契丹话的百姓,冒充辽国人,在边境地区把物资给接了过去。
先生知道自己当不成官了,他也不在乎,物资拉回金州之后,挂印大堂之上,留书一封,从仁宗到他的上官,统统痛骂一顿!然后赶着一辆马车走了。
仁宗查清楚事情之后,本来没打算张扬。毕竟被一个瞎子给骗了多年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而且那批物资除了五万贯铜钱被先生分给一起办这件事情的人用于跑路之外,其他的全部都用来救济难民了。
仁宗真的想算了,这瞎子跑了就跑了吧,只要这件事情没人提起,他乐得当做什么都没发生。可是事情最后却出现戏剧性的变化,先生最后离开的时候用来代步的是宋朝拉物资的马车。那匹马本来是皇宫中的,只因为年纪大了,被派去送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