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页

疾驰的骑军方队很快便冲到了离城不足八十步的距离上,城上的李显与城下的燕万山几乎同时下达了射击之令,刹那间,两片钢箭组成的乌云几乎同时飞起,交错而过,呼啸着奔向各自的目标。

大唐制式骑弓的射程比之步弓要短上一些,有效射程只有四十五步左右,然则燕万山所部尽皆用的是特制的强弓,射程足足有六十步之遥,加之又借助了马的冲速,更是将有效射程扩大到了七十步,说起来已是大唐精锐中的精锐之师,这一阵箭雨攻击自是非同小可,可惜的是城上守军早有准备,一面面蒙着生牛皮的巨盾猛然一立,一道坚不可摧的盾墙已出现在了城头,任凭箭雨噗嗤地响个不停,却又难伤到守军丝毫,反观燕万山所部可就惨了——东宫卫士们手中的连环弩射程本就比普通弓弩要高出一筹,平地射击都有着六十步的有效射程,这会儿居高临下,有效射程更是远达八十步之遥,如此劲道十足的箭雨一落将下来,无遮无挡的燕万山所部尽管及时举起了骑兵圆盾,可一个小小的圆盾又能遮挡多少面积,岂能挡得住漫天钢箭的洗劫,刹那间便有近三十人惨嚎着跌落了马下。

“撤!”

见势不妙,燕万山哪敢再在原地挨打,嘶吼了一嗓子,率部灰溜溜地向本阵逃了回去,那等狼狈样顿时便惹来了城头守军好一阵子的嘲笑。

“末将无能,请王爷责罚。”

冲击无果不说,还折了部分兵马,燕万山自不免有些惭愧不已,纵马回了本阵之后,面红耳赤地便自请其罪来。

“燕将军不必如此,是孤大意了。传令,后撤一里,安营扎寨!”

突击不利之下,李贞反倒是冷静了下来,自知中了李显的激将之策,平白折损了自家士气,自是不肯再这么战将下去,呼喝了一声之后,便即勒兵后退,在离城三里处安下了营垒……

第八百一十三章 洛阳攻防战(上)

启元元年正月十五,本该是新年里最热闹的日子,然则在越王大军压境之际,洛阳城中却是一派的冷清,数日来,大战的阴云在城市的上空始终弥漫不去,城中的紧张与压抑气氛自是与日俱增,压力之下,各种版本的流言蜚语如同野火般在城中疯狂地流传着,人心也因此惶恐不已,好在洛阳府尹骆宾王处置得当,再加上“鸣镝”的全力配合,总算是以霹雳手段,强行控制住了局势,当然了,这只是应急的治标不治本罢了,若不能击破越王大军的围城,城中的乱子也许不知何时就会突然大爆发起来。

民心从来都是善变的,哪怕李显自当太子以来,就没少施恩于民,奈何洛阳城实在是太大了些,而后党们与越王一系在洛阳也经营得太久了些,根深蒂固,实难以在短时间里连根拔起,有着这么些人在暗中散布谣言,要想收拢民心,又岂是件容易之事,这个道理,李显比谁都清楚,故此,他根本就不插手骆宾王的整治行动,而是将所有的精力全都放在了战备上,竭尽全力地巩固着城防,与此同时,城下的越王大军也没闲着,虽不曾发动攻城战,可打造攻城器具的声响却是没日没夜地响个不停,日子就这么在双方紧张对峙中过去了三天。

三天无战事,似乎是件值得庆幸之事,毕竟时间每过一天,就意味着河西军离洛阳更近了一步,若是旁人,只怕会因之而窃喜不已,可李显却是高兴不起来,不为别的,只因李显很清楚河西援军的事情必然瞒不过李贞,所差的不过是李贞不清楚河西军具体抵达的时间罢了,可不管怎么说,李贞敢于在河西军的威胁下,用三天的时间来准备攻城器具,就意味着一件事——李贞有把握在发起攻势后,迅速拿下洛阳城!这等信心从何而来?这可就令李显有些捉摸不透了的。

三日来,越王大军忙乎个不停,李显也同样没闲着,不仅仅是加固城防,对越王营地的侦查也始终不曾停过,在李显看来,越王大营三分,三面合围洛阳城,独独放过了洛水缭绕的北面,此乃标准的围三厥一,算不得甚奇巧之策,其三处营垒扎得甚是严密,明暗哨也布置得相当合理,以致于李显一方实不敢轻易发动夜袭,可除此之外,再也看不出越王一方有多大的优势可言,至少李显是看不懂越王一战而下洛阳的信心依据何在。

兵力优势么?没错,越王手头十二万余的大军确实不算少,其训练水平也堪称精锐,问题是这支军队从来就不曾上过阵,哪怕再强也有限得很,真到血战起来,其实力能发挥出六成已算是顶破天了,怎么看也找不到在短时间里拿下洛阳的可能性,若硬要说有,那就只有一条——里应外合!问题是裴守德等人皆已被斩,越王一系在城中势力早已覆灭了个精光,他又凭何来里应外合?若不然,那就只剩下一个答案——李贞自大过头了!

可能么?还真有点,联想起前世越王起兵反武时的情形,李显自是知晓李贞号称知兵,其实一辈子都不曾上过阵,所擅长的不过是纸张谈兵罢了,练兵或许有一套,可于战阵本身,却是生疏得不行,有着十二比一的优势在手,保不定这厮还真就盲目自信了去。

“报,陛下,相州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