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页

在京报宁报连续不断的辩论中,宁报的知名度一路上扬,很快就人尽皆知,输捐的、打广告的士绅商贾络绎不绝,两江总督郎延极自是乐不可支,迅速扩大宁报的规模,很快就将宁报发展成一日一刊的日报,质量亦不断得到提升。

见宁报如此公然攻讦朝廷的新政竟然没有一点事,南北各地不少小心谨慎处于观望之中的士子开始按捺不住,不断有人开始撰文加入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辩论,有持反对意见的,也有持支持意见的。

南北各地的士子皆是就近投稿,这使的宁报稍有变化,刊载文章一改以往一面倒的反对之声,开始出现支持新政的文章。然京报却根本就不刊载反对新政的文章,以至京师士绅抱怨不休,不少人赶往天津联合天津士绅恳请直隶总督施世纶创办津报。

不独是京师天津的士绅有这想法,广州、福州、杭州、西安的士绅也开始纷纷恳请地方官员仿效宁报,创办地方报纸,各地的总督巡抚也眼红宁报的收入,纷纷上折子恳请创建地方报纸。

朝野上下对新政争论的热火朝天之时,京师的王公勋贵的注意力却被倭国的奴隶吸引了,理藩院传出风声,倭国从今年起,向大清提供三十万熟练工匠和青壮农民。

消息一传开,一众王公勋贵大为动心,立时就迫不及待的赶往廉亲王府打听具体的情况,对他们来说,这批倭国的熟练农民实在是太重要了。

美洲封国地广人稀,最缺乏的就是开荒的奴隶,因为朝廷限制各封国旗人的数量,没有奴隶,封国根本就难以迅速发展,一众王公勋贵原本是等着非洲的黑奴,未料到倭国竟然会提供三十万熟练的农民和工匠。

这对他们而言,无异于一场及时雨,熟练的农民比起不熟悉农耕的黑奴可就强的太多了,美洲封国虽然土地肥沃,水草丰美,野物众多,但依靠狩猎或是放牧解决不了众多人口的生存问题,封国要快速发展,必须大规模种植,不解决粮食问题,一切皆是奢谈。

一众王公勋贵在廉亲王府西花厅一直等到下午申初时分,才听下人禀报廉亲王回府,简亲王雅尔江阿,显亲王衍潢,裕亲王保泰、康亲王崇安,多罗顺承郡王布穆巴,克勤平郡王纳尔苏,顺承郡王勒尔锦等纷纷起身相迎。

胤禩才从畅春园回来,略微洗漱,换了身常服就赶了过来,进门与众人叙了礼,他便径直在主座座下,待众人落座之后,他才含笑道:“各位皆是为倭国那三十万熟练工匠和青壮而来的吧。”

裕亲王保泰微微笑道:“八哥,别吊胃口了,倭国这批工匠和青壮是不是奴隶?多少银子一个?美洲封国对旗人数量有限制,对奴隶数量有没有限制?”

胤禩呷了口茶,斯条慢理的道:“倭国这批工匠和青壮是皇上同意三年之内不从倭国贩运金银铜等金属,并且用百五十万石稻米与倭国换来的,不是奴隶,只是十年的长工。”

一听不是奴隶,一众王公勋贵不由大失所望,奴隶和长工,这差别可就不是一般的大,最起码的一点,长工是要付工钱银的,而且死了还要赔偿,再说了,运去运来的,这开支可不小,雅尔江阿话头一转,便问道:“八弟,海军九月就远征非洲,明年六月之前,黑奴可能够抵达吕宋?再则,黑奴会否农耕?”

见众人一脸的失望,又听的雅尔江阿问起黑奴之事,胤禩不由微微笑了笑,才道:“非洲黑奴明年肯定会有,六月之前能否抵达吕宋,眼下谁也说不定,会否农耕,这也不好说,黑奴有会农耕的,也有不会的,再说,欧洲人也在非洲大肆的捕捉黑奴,如今一切尚言之过早,须得在非洲立住了脚,才能有个准信。”

听的欧洲人也在非洲捕捉黑奴,众人不由一阵无语,皆在心里犹豫,是否要倭国的这批长工,微微沉吟,显亲王衍潢才开口道:“皇上一直有心改变宗藩关系,对倭国更是素无好感,十年之后,谁知道是什么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