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页

一听老十三说的是这事,胤禩当即便决定乘热打铁,忙紧跟着道:“皇上,八旗生计问题这几年刚有好转,若是继续大规模抬籍,臣等担忧旗人生计又将困扰朝廷,而且更甚于从前。”

贞武呷了口茶,看了胤禑、胤礼一眼,才微笑着道:“十五弟、十七弟对此是何看法?”

胤禑、胤礼都未料想到贞武会问他二人,微微沉吟,胤禑才躬身道:“回皇上,臣弟不懂军事,不过鉴于八旗子弟骑射日趋松弛这一点,臣弟不赞成放宽征招条件,必须得让八旗子弟明白,披甲吃饷,非是八旗子弟所专享,如此,方才有助于督促八旗子弟平日里加强训练。

至于旗人生计,满汉联姻以及禁卫新军扩招,都在大规模抬籍,臣弟窃以为,禁卫新军兵饷高,新兵抬籍,有兵饷可领,十数年内根本无须担心生计问题,联姻抬籍的,多是富家子弟,短时间内亦不存在生计问题。”

听的老十五这番话,胤禩、胤祥不由都颇觉诧异,平日里还真是没看出来,这个不太吭声的老十五还颇有见识。

胤礼跟着一躬身道:“回皇上,禁卫新军虽是初创,然战力却远非八旗绿营能比,取代八旗不过是早晚之事,日后不仅是远征域外,就是京师驻防,也非禁卫新军不可,臣弟窃以为,汉军旗比例不可过大,以免出现本末倒置之情形。”

胤禩听的心头一跳,不由瞥了一眼老十三,老十七这段时间一直是跟着老十三的,难道老十三也担忧汉军旗日后尾大不掉?

“说的好。”贞武颇为欣喜的看了二人一眼,点了点头道:“禁卫新军取代八旗是必然趋势,朝廷不可能长期供养四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八旗绿营将会逐步压缩削减,成为专职驻防地方的驻防军,禁卫新军将负担起防卫京师和对外征战的重任,既是如此,为什么禁卫新军扩招还要大量的吸纳民人?”

听的这话,胤禩、胤祥四人心里都是一紧,贞武的意思已是清楚不过,他是要借着禁卫新军破除八旗兵制,吸纳民人进入禁卫新军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四人心里都没底,八旗兵制是大清的根本,破除甚或是废除了八旗兵制的大清会是什么样子?

胤祥熟知兵事,对海军和禁卫新军皆了解颇深,自然就由禁卫新军想到了海军,禁卫新军是大量新兵抬入汉军旗籍,而贞武一手创建的,最为信任倚重,声威赫赫,战功彪炳的皇家海军却一直是老样子,根本就未提起抬籍之事,这是什么原因?

微微顿了一顿,贞武扫了四人一眼,却是换了语气问道:“你们说说,八旗的规模越大,旗人的数量越多,大清的江山是否就越稳固?”

听的如此浅显的问题,胤禩、胤祥、胤禑、胤礼不由微微一怔,略一沉吟,胤禩才道:“回皇上,八旗是大清的根本,规模越大,数量越多,大清自然是越稳固,不过,旗人数量过大,旗人的生计也就更为棘手,再则人越多,也越难齐心,臣窃以为,凡事过犹不及,恰到好处才最好。”

“人少也未必就心齐。”贞武不以为然的说道,微微沉吟,他才接着道:“旗人生计问题,朕考虑的尤其多,一家六七口,不能仅仅只依赖一人披甲领饷来维持生计,如今天下太平,百姓生计日益好转,旗人也应水涨船高,否则何以彰显朝廷恩德?

如今,海军禁卫新军在不断扩招,数额日益增加,军装被服,皮带帽鞋,水壶挎包等后勤军需的需求量亦跟着大增,另外还有军官必备的钟表,铅笔,玻璃、望远镜等物品也必须得自力更生。

朕琢磨着,扩大天津的军工作坊,并且在京师附近择地兴建大型军工后勤作坊,招纳旗人入军工作坊务工以改善旗人生计。”

一听这话,胤禩便明白过来,贞武这是要大规模的扩建兴建作坊,什么军工作坊不过是一个幌子,既然连钟表、玻璃都算是军需品,还有什么东西与军队扯不上关系?难怪他敢大肆的扩充八旗,毫不担心旗人生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