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京师的一众粮商却是没功夫考虑在京报上扬名立万的事,那与他们无关,不过,他们也未闲着,一个个都兴高采烈的忙着涨价,转眼时间,京城的粮价便涨了两成,这消息一传开,京城百姓也都意识到又是一场大旱将至,无不纷纷四出抢购米粮,这更加刺激了粮价的上涨。
粮价上涨,必然导致民心不安,京畿之地民心不稳,这可不是小事,顺天府、九门提督、都察院、户部等各衙署主官闻讯之后立即拜折上奏请开仓减粜以平抑粮价。
折子送抵上书房,轮值的上书房大臣张鹏翮也不敢有丝毫怠慢,连节略也不写,便起身赶往乾清宫觐见,一路之上却隐隐觉得有些蹊跷,贞武历来心思缜密,他既然在京报如此大张旗鼓的捅开了大旱的情况,何以丝毫没有采取防范措施,是百密一疏,还是刻意为之?
百密一疏的可能不大,贞武不可能预料不到旱情宣扬出去会引发粮价上扬的结果,这根本就是明摆着的事情,那就是刻意为之了,他这样做有何目的?想到这里,张鹏翮心里不由一紧,粮仓,贞武要整治京师和通州的粮仓!这可是现成的替罪羊!
养心殿西暖阁,贞武正逐一查阅并回复来自各地大员的密折,这些密折批阅不能假手他人,御笔批复之后都要密封原件发回,这是康熙定下的制度,之所以如此,是为了让地方大员放心言事,不至于有所隐瞒,增加他们的安全感。
这种密折制度,贞武感觉有些象是发展线人,同样都是单线联系,而且保密性强,每天批阅密折是件很辛苦的事,因为每份密折都要回复,最简单的也要写上‘已阅’或者是‘知道了。’几字,遇上大事,那就得写上一大段了。
虽然辛苦,不过密折制度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能够随时随地的掌握了解各地的情况,利于正确决策和推行革新,也利于提高行政效率,能有效的震慑和控制一众臣属,也能借助密折往来与臣属联络感情。
不过,密折虽然好处多多,害处也不少,这是纵容臣下互相攻讦,使的一众大员凡事都循规蹈矩,小心翼翼,时时都如履薄冰,不利于发挥大臣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再则,越级言事,容易导致上下不合,不利政务的推行,不利于层层负责的管理体制。
贞武如今倒也不准备改动密折子制度,即便要改,要废除,那也得等到巩固皇权,推行新政之后,相反,他现在还准备扩大上密折的范围,为日后推行新政做准备。
包福全这时蹑手蹑脚的进来,轻声禀报道:“皇上,上书房张鹏翮在外递牌子求见。”
闻言,贞武停笔抬起头来,微微沉吟片刻,才问道:“什么时辰了?”
“回皇上,已是巳时四刻。”包福全忙躬身回道。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已经猜到张鹏翮为何而来,略一沉吟,便吩咐道:“让他进来。”
张鹏翮进殿见礼之后便从容奏道:“禀皇上,京报发售之后,京师粮价猛涨,如今已经涨到一两四钱一石,粮价走高,小民必致艰食,辇毂之旁尚且如此,京畿之侧必变本加利,微臣恳祈皇上轸念天下民生,即行开仓减粜,平抑粮价,以稳定民心。”
贞武瞅了他一眼,微微沉吟,才问道:“京城粮价暴涨,所为何因?”
粮价上涨原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张鹏翮微微一怔,忙躬身道:“回皇上,微臣窃以为,小民百姓手头钱财不多,骤闻大旱,纷纷抢购储备,是以刺激粮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