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了口茶,康熙才接着说道,“能鼓捣出这个海关制度,你应该对全国的海关有个全盘的考虑吧,别藏着掖着,都倒出来听听。”
我今儿是来陛辞的,怎么又跑出来海关这么篇大文章啊,胤桢暗叹命苦,微皱着眉头道:“皇阿玛,海关这事,牵扯甚大,儿臣现在考虑的还不成熟,容儿臣回去慎重考虑下,再写个折子呈上来,可好?”
“没关系,朕现在空暇,先说来听听。”康熙仍是微笑着,却不打算就此揭过这个话题。
见康熙坚持,胤桢除了能在心诋毁几句也别无办法,只好开口说道:“近百年来,西洋的航海造船技术是一日千里,海贸的交易量也是逐年扩大,当我大清的远洋舰队和远洋贸易船队下水之后,我朝海贸必定出现惊人的繁荣景象,随着海贸的发展,海关的税收也定然是水涨船高,儿臣制定这个海关制度的初衷就是因为发现江海关受贿纵私、偷税漏税等现象太为严重,保守估计也有三成的税收流失,这对内务府对户部对海关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儿臣有个初步的设想,把海关归于户部,成立海关总署,对全国所有的海关进行垂直领导,海关的官员由吏部指派,如此一来,将能大大缓解当前国库紧张的局面。”
历来海关的收入有25的税银划归宫廷内务府,每年各海关更有定额资金送交内务府造办处以支持皇室财政的运转,海关监督、四大海关所在地的地方巡抚每年也有不少的进贡,其中粤海关更有‘天子南库’之称,可以说四大海关实际上就是皇室的‘小金库’,这一划归户部,可就直接牵扯到皇室的切身利益,等于是无形中砍掉了‘小金库’,康熙岂敢轻易开口?沉吟了半晌,他却是不动声色的问道,“如此一来,内务府岂不是没了进项?”
胤桢好整以暇的回道:“皇阿玛,这税银收到户部,具体的分配比例自然是皇阿玛圣心默定,儿臣现在忧虑的是另一个问题。”
见所谓改革并不涉及到自己的‘小金库’,康熙已是完全的放下心来,登时有些好奇的问道:“还有什么问题?”
胤桢侃侃而道:“自开海以来,贸易额是每年递增,由于我大清卖出的商品多,买入的商品少,这就导致白银大量流入国内市场。白银的大量流入,在短期来看是好事,可时间一长,必然导致白银和铜钱的比例失调,从而刺激物价上涨,最终受害的还是最底层的百姓。”
第59章 金本位概念
说到这里,胤桢及时的打住,他知道康熙一生重视农业和民生,经常微服私访询问物价,怕的就是物价飞涨,引起社会动荡不安。而他之所以抛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在后世全世界流行都是金本位,要想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现在就必须灌输金本位的概念。
听到这番话,康熙果然是眉头深皱,之前他可是从来没想到,还有嫌银子多的这一天,老十四的分析与预见不是没有道理,白银越来越多,定然造成银贱物贵,这可是钱政的一大弊端,这问题怎么解决?总不能因因噎废食,闭了海关吧?他瞅了胤桢一眼,“说说你具体的想法。”
“皇阿玛,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大力推行黄金贸易,西洋诸国要来购买我们大清的商品,咱们可以硬性规定,购买商品的货款,其中的两成或者是三成必须用黄金支付,强迫他们以黄金交易,同时,朝廷出面严令黄金流出。二则是将流入的白银花出去,去西洋各国购买我大清需要的商品,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即抑制了白银的贬值,也丰富了国内的商品。
其实,我大清在海外贸易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获得的白银总量或许很多,获得的利润却远远小于小于西洋诸国的平均水平,完全可以说是‘高买低卖’,实际上一直是在做着亏本生意,大清的船队最远也就只是在南洋一带,根本就没直达西洋的远洋船队,这样的贸易,对西方来说是远洋贸易,对我大清来说不过是对外通商而已,完全是有来无往的畸形贸易。
我大清是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照理该牢牢的掌控商贸的海洋运输权,但现在,我们却把本属于我们的海洋运输权拱手让给了西洋诸国,虽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可我大清的商品出口全靠西洋诸国运走,商品进口也完全取决于别人运来什么,这种完全被动的贸易方式,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