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页

向小强有意多跟两个警卫多聊了些,探听他们平时的想法,人民卫队里、以及他们以前部队里的士兵想法。他发现,在一些基层的军队里,士兵们和中下级军官们,都对北清的咄咄逼人很憋气,对这一次南京保卫战全歼两个八旗师、轰炸清虏机场、尤其是浦口反击战大呼过瘾,可谓是大大的出了一口气。

向小强听的笑眯眯的,但脑中却很谨慎,他知道很可能是胡炯和另一个家伙为了讨他高兴,故意这么说的。但多灌了他们两杯后,两人越说越来劲儿,胡炯还行,那个班长明显就发牢骚了,意思大概是对清虏就得这么打,早就该这么打,不能光等着他们往南打,咱们也得能打过长江去。

这些中下级军官大都出身贫寒,当初都跟秀秀一样,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但因为家里穷,只能上军校。这些中下级军官们进入军队,就是期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摆脱家庭的贫穷,也成为人上人的。他们有强烈的上进心,渴望出头机会。但是和平时期,军官想升迁只能熬年头,他们这种下级军官熬到白发苍苍,不见得能升到中校,升到上校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至于将军,那就是极少数人的奢望了。

但是这一次明清战争,虽然时间很短,却造就了一大批火箭式的升迁军官,第一个就是向小强,由上校升到中将,不但突破了校和将的门槛,还连升两级。人民卫队的军官们,虽然被向小强压着,不能方便地升迁,但很多人也都在战斗中得到了勋章。他们知道现在向小强升迁了,下面就该他们按军功章升迁了。

至于人民卫队以外的其他部队,由此被提拔的中下级军官更是不计其数。

但是,就在广大的中下级军官们刚看到巨大希望的时候,机会大门又关上了。明清两边很默契地停火,而且根据前几次明清战争的经验来看,这一停火可能就是很多年,自己年轻时候不见得能再赶上一次了。

向小强跟他们很是聊了一些这方面,心里很是窃喜。有那么一批渴望出头、渴望机会的基层军官,他统一全国的“狂想”,才会变成理想。

……

几个人在湖上玩了一天,直到天色擦黑才摇回同里镇。

在同里湖上,靠近镇口一二百米,他们惊异地发现,入镇河道口的桥上,蹲着一个穿西装、戴礼帽的人,旁边还有几个小孩在看他。

叶子羽一下把船打住,漂在湖面,几个人远远的眺望那个人。胡炯抓起船里的布袋,把冲锋枪抓在手里,让向小强和秀秀蹲低身子,让叶子羽也蹲下。几个有枪的人都把盒子枪抓在手里。

天比较黑,不太能观察的清那人是干什么的。最坏的可能就是杀手。如果是北清的,不可能这么大胆,也不伪装一下,就这么西装革履的站在这等。有可能是来自大明内部、向小强的某个敌人。

郑恭寅?向小强摇摇头,他不会这么大的胆子。沈荣轩?……有可能。自从自己接了女皇诏书之后,他就很沉默,丝毫没想郑恭寅那样积极搞自己,好像没有这回事一样。其实作为首辅大臣,第一个反对的就该是他。而且他手里有东厂,做掉个人很方便。

但是,貌似他那么老谋深算的人,不会用这么笨的办法吧?

突然,桥上那个人发现了这条船,伸着脖子望了一会儿,突然从栏杆下抄起一件东西。船上几个人大叫一声,一起趴低。

桥上一道强光闪过,升起一阵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