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组最大,共编入100架,不间断猛烈轰炸浦口的码头、军营、火车站、以及布置在西侧几公里的六个重炮阵地。
在军营和码头集结的成千上万清兵四散奔逃。他们惊恐地看着天上轰炸机呼啸着直扑下来,先是“哒哒哒”的机枪扫射,几十人倒在血泊里,然后一个黑东西落下,人群里就是一声巨响,抛起无数血肉肢体。
问题是逃无可逃,天上这东西炸得太准了,那儿人多就往哪儿钻。几十万清兵聚集在浦口这块地方,本就够密集的了,原来只要考虑对岸炮火的问题。但对岸大炮好歹看不见这边,只能根据估计乱打,连间接瞄准都算不上,还没多少伤亡。
但现在100架俯冲轰炸机就在头顶上转悠,伺机下扑噬人,就等于100门大炮直接架在头顶了。而且发射的还是220公斤的“巨型炮弹”……
在这种情况下,对清军的精神打击远高于实际被炸死的人数。当轰炸机呼啸着扑下来的时候,地面上每一个清兵都认为是冲着自己来的,都没命的四散奔逃,所有的建制被打乱,所有人只想着活下去。
开始高炮阵地还在顽强射击,但后来发现这种八十多度垂直扑下来的飞机,用高射炮很难打。大中口径高射炮根本不可能,就是小口径速射炮也要很高的技术。这种飞机俯冲下来的时候,还在不停扫射,那些坚持射击的炮兵们总是死伤惨重,而扔下高炮逃跑的都活下来了。很快,没人再管高射炮了,所有炮兵也和步兵一样,四处找地方躲避,期盼着能活过这一劫。
……
浦口机场是个小机场,有二十几架哲别战斗机的,但离长江实在太近了,连起码的预警时间也没有,直接就被击毁在跑道上了。
现在明军的飞机都有经验了,对付露天停在跑道上的飞机,有时候用扫射比扔炸弹更有效率,更经济。炸弹留着对付一些高价值的硬目标,比如机库、火车站这样的。
二十架鱼鹰把浦口机场“扫荡”了一遍后,又转身去参加轰炸火车站了。
浦口火车站刺耳的警报响彻上空,但周围既没有高射炮,也没有清军的战斗机,眼睁睁看着大群轰炸机呼啸扑下,地上火球连连腾起。
轰炸目标是所有的建筑物、停在场站上的所有火车、还有那一根根亮晶晶的钢轨。
火车站上的建筑不多,但都很重要。调度站、控制室、火车库房等等,陆续坍塌在了220公斤炸弹的爆炸中。对付卧在铁轨上的长长的火车,俯冲轰炸机最适合不过。尤其是那种在调车场上、停的很密集的火车,更是一颗炸弹炸毁一大片。
几架鱼鹰注意到了几节很显眼的车厢,好象是装甲的,上方还有炮塔,都很感兴趣,认为值得一炸。这几架鱼鹰各自俯冲了一次,终于把一颗炸弹扔了上去。广武皇帝的装甲列车在巨响中被炸成两截,大火又引燃了炮塔车厢里的炮弹,结果一连串爆炸,又引燃了隔壁轨道上的一节军火列车,爆炸惊天动地。
除了车站上几列拉着大炮的平板车、拉着军火的货柜车在爆炸燃烧外,飞行员还看到了两列长长的平板车,上面用钢缆绑着一辆辆坦克。飞行员数了数,足有上百辆。
领队当即判断这是清军为了对付人民卫队的装甲优势,从陆军各支部队里抽掉的坦克,准备运过长江,进攻南京用的。他立刻招呼来二十架鱼鹰,轮番俯冲轰炸,直到每一辆坦克连着火车炸成废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