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涣想必对吕布这些年的军政举措有过研究,他见到吕布第一面便说:“武器,是种凶器,万不得已才使用。用高尚的品行来影响他人,用仁义的思想来感化他人,同时安抚那里的百姓,替他们扫除危害,这样,所以百姓才可以和我们同生死。您洞明事理举世罕见,古人用来争得民众的方法,您已经勤勉地实行了;此前官府失去民众的弊政,您也已经引以为戒了,四海之内依靠您得以免于危亡的灾祸,然而百姓还不懂得仁义,希望您教导他们。您若在加强专业教育之外,加强道德仁义教化,才是天下的福分。”
吕布明白袁涣的意思,他也意识到此前提到“唯才是举”的办法有失偏薄,一个有才无德的人造成的危害性要远大于一个无才有德的人,不论道德仁义教化在后世是如何地被一些人抵制,但不可否认,道德仁义教化还是约束住大部分人,让他们在朝廷希望的道路上走,而不至于走到其他的道路上,所以吕布笑纳了袁涣的建议,将道德教化这一部分再进行加强。
吕布在道德仁义教化上的改革,袁涣的启发只是一个开端,落实在实践上,吕布做得更彻底,这不只是面对大中小学堂的学生,而是面对所有民众,日复一日地重复,日复一日地灌输,以儒家思想为包装,以吕布的思想为核心,将吕布希望灌输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灌输给所有民众。
吕布知道自己的做法很有点希特勒的风格,看起来很恐怖很危险,但思想上的引导、约束,在历朝历代都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吕布不想通过不让民众知道任何东西的方法来愚民,那他就要换一种方式,那就是我来告诉你们什么东西,你们才能知道什么东西,我不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不会知道,这是后世许多政府为了维持稳定而不得不实行的办法。
此时吕布推行了好几年的屯田政策遇到了一些问题,在淮南招募百姓去开垦荒地,百姓很多都不愿意,中央军就强制民众远离故土前去荒废的地方屯田,结果越来越多的民众纷纷逃往荆州。袁涣对此建议道:“姓安于入土,不愿轻易迁移,千万不能突然让他们离开故土,顺着他们容易,违背他们困难,应该顺着他们的心意,愿意去垦荒的就让他们去,不愿意去的不可勉强。”
吕布便颁下命令,采用奖励而不勉强的办法去招募民众屯田,你来屯田三年免赋,你不来而在老家种田,因为战乱的关系也免赋却只免除一年的,这样一来,有很多人都愿意前去屯田。
后来袁涣又建议吕布:“现今天下大部分祸患已除,文武并用,才是长治久安的途径。可以广泛地收集文章典籍,阐明先代圣人的教诲,用以改变民众的所见所闻,使全国形成文明的风气,那样,对于偏远地区的异族人,虽不能用武力征服,却可以用文明的道德使他们向往而来。”吕布当时也感到连年征战,军民疲惫,枪杆子有点累了,就按照袁涣的建议,枪杆子歇一歇,动用笔杆子吧,武力侵略不必急于一时,而文化侵略和平演变却要提上日程。
第781章 刘馥和仓慈
吕布先任命袁涣为大司马掾,让他随侍身边,半年后,便把他任命为礼部右侍郎,专门负责道德礼仪教化之事,特别是针对大汉周边异族的教化,换句话来说,就是让袁涣负责执行吕布的文化侵略政策,对四周异族实行和平演变。
安顿好袁涣,门外陈到来报,说沛国相县人刘馥劝服袁术残部将领戚寄和秦翊,带着一万多士卒前来投效,吕布大喜,亲自迎出门外,他不是为了那一万多士卒,而是为了刘馥。
刘馥,字元颖,现年三十岁,他给后世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一个倒霉蛋。
演义上,曹操大军南下讨伐东吴,屯兵乌林,那时的乌林濒江近水,树密林茂,乌鸦群集。赤壁之战前,曹操在江边的船中与部下饮酒,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操问曰:“此鸦为何夜鸣?”左右答曰:“鸦见月明,疑是天晓,故离树而鸣也。”曹操由鸦鸣而生发无限感慨,横槊赋诗,吟出了经典名篇《短歌行》,其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就是描述乌林鸦鸣的景象。曹操吟诵完短歌行,非常骄傲。
可倒霉蛋刘馥进言说:“丞相何故出此不吉之言?”曹操便问:“有何不吉?”刘馥答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便是,刘馥之言直接预见了赤壁之战的结局,相当精确。但酒醉中的曹操闻言大怒:“汝安敢败吾兴!”,挥动长槊直刺刘馥。
曹操在杀死刘馥的第二天,酒醒之后,懊恨不已。刘馥的儿子刘熙,央求取回父亲的尸首归葬。曹操满面流泣地说:“吾昨因醉误伤汝父,悔之无及。可以三公厚礼葬之。”又拨军士护送灵柩,即日回葬。
《短歌行》一方面是对天下贤士发出邀请,另一方面是激励将士们作战的信心,刘馥却说这是“不吉之言”,在曹操看来,刘馥此说必然会动摇军心,于是,志在必得的曹操不得不假借败兴之名杀死了刘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