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页

大汉各地适合种植棉花的地方都开始积极地种植起棉花,因为官办棉纺织场在大规模地、高价地收购棉花,不用吕布出别的政策,光是大汉日报上一个新闻便让各地渴求发财致富的民众对棉花产生了兴趣。

棉纺织业比起毛纺织业,本身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等特点,所以很多不愿意出海冒险也不愿意去塞外草原冒险的中小世家、寒庶地主则积极地开办起棉纺织工场。

但因为这些工场都是手工织布,效率特别低,根本满足不了海外、国内贸易的需求。

在吕布的提点下,马钧将他之前发明的钟表里面的一些工艺原理和工艺技巧应用到手织布机里,发明了一种自动穿梭的织机,比原来的织机提高一倍多的效率,飞梭发明并广泛应用之后,棉纱供不应求,五六个纺工纺一天的纱,仅能供一个织工织一天,棉纱短缺,纱荒等问题制约了纺织业的更快发展。

马钧等人又在努力地思考该如何改进纺机,有一天他们正在苦思冥想之际,吕布前来探望他们,一脚将他们面前的纺机踹翻,纺车翻倒在地,但竖起来的纱锭和轮仍在转动。

马钧看到面前的纺机,猛然想到几个纱锭并立在一起,不是仍可以用一个轮子来带动吗?经过反复研制,他终于设计并制造出一架可同时纺八个纱锭的新纺机,一下子就把纺纱的工作效率一下比原来提高了八倍,马钧想要用吕布的名字为这个纺机命名,被吕布拒绝,因为吕布清楚,这个纺机的原因是珍妮纺机,若娶自己的名字很奇怪,便以马钧的姓氏,命名那纺机为飞马,意思是像飞马一样快。

在马钧等工部数十位专家的研究下,飞马纺机的纱锭由八个增加到十几个,纺纱工效也随之提高到十几倍,这样,遍及全国的纱荒,基本上缓和下来了。

马钧当时起了自满的情绪,停止了对飞马纺机的继续改进。

吕布却提醒马钧:“从工艺原理来看,纺机的纱锭可以继续增加,可是由于作为纺机的原动力的人力有限,这就使纺机的改进受到了限制,你看看,能不能用其他动力来替代人力。”

马钧当时改动了水车不久,便发明了以水力为动力的纺纱机,以水力来转动纺轮,纺机效率再度攀升。

马钧再度陷入自满的情绪。

第761章 效仿工业革命(二)

吕布再度提醒他:“你看看能不能把飞马纺机和水力纺机的优点综合一下,发明出更厉害的纺机。”

马钧醍醐灌顶,潜心下去,对飞马纺机和水力纺机进行了综合分析,在综合这两种纺机的优点的基础上,研制出了一种被称为波机的纺纱机,以水力为动力,一台能带动近二千个纱锭,使得纺纱机的工效大大提高。

纺机的不断改进又使织机的设备显得相形见绌,这样又反过来推动了织机的改进,还是在吕布的提点下,马钧等人又发明了水力织布机,新的水力织布机的工效要比原来带有飞梭的人力织布机的工效高四十倍,水力织机的发明,又暂时缓和了织机落后的矛盾。

就这样,织机和纺机,就像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在相互作用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