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页

一言以蔽之,纵然你出身高贵,若是你行为不高贵,你也难以成为一个贵族。

真正的贵族,是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而被朝廷乃至民众共相尊重的人士,他们的高贵的行为堪为万世表率,便如冠军侯霍去病,他出身何其低微甚至下贱,而他大破匈奴封狼居胥又何其高贵英伟,大汉就是要多几个像霍去病那样的出身低微而行为高贵的贵族才好!

许多人提及出身,所说的话,可以用两句俗语来概括,“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

这两点,在某些人眼里是颠婆不倒的真理,但在本公看来,是大错特错。

它的错误在于,认为家庭的影响超过外界的影响,看不到外面的影响的关键与决定性作用,说穿了,它只承认父辈的影响,认为父辈的影响超过了一切。

真正深入地观察名垂青史的大人物的成长历程,恰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外界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家庭影响,家庭影响服从外界的影响。

从孩子一出世就受到了两种影响,稍一懂事就步入学堂大门,老师的话比父母的话更有权威性,集体受教育比单独受教育共鸣性更强,在学堂的时间比在家时间更长,稍大一点,开始工作了,上司的影响,同事的影响,朋友的影响,书籍的影响,以及艺术的宣传、习俗的熏染、工作的陶冶等等,都会给一个人以不可磨灭的影响,这些外界影响,统称社会影响,这都是家庭影响无法抗衡的。

即使是家庭影响,也是社会影响的一部份,一个人家庭影响的好坏,不能一贯地以父亲如何而定。父亲是学识渊博的达官贵人,子女却流于放任,有时更糟糕。父母行得正做得端,教育方法如果简单生硬,效果也会适得其反。

同样,父亲不是什么学识渊博的达官贵人,家庭影响未必一定不好,我们大汉的开国元勋布衣将相都是明证。总之,一个人的家庭影响是好是坏,是不能只以出身判定的,出身只是家庭影响的参考。

有一句诗写得很好,本公有必要跟诸位分享一下,“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你们都是受孔孟之道儒家思想熏陶的,因为我们成功地执行了全民教化的政策,使得所有民众,无论是农夫,还是商贾,甚至是奴隶,都接受了孔孟之道的教化,你们敢否定孔孟之道的教化之功吗?你们真的相信孔孟之道是无比正确的吗?你们真的相信孔孟之道在教化民众上是战无不胜的吗?那么你们就不应该认为父辈的影响比一切都强大,至少一个贵族之后若不好好读书,根本无法跟一个认真读书的农夫之子相提并论。

出身是死的,表现是活的,出身是家庭影响的一个因素,家庭影响是表现的一个因素,而且是一个次要的因素,社会影响才是表现的主要因素。而表现好的,影响就好;表现不好的,影响就不好,这和出身毫无牵涉连。

千里马常有,但伯乐不常有。一般人相马,总是根据母马、外形、产地、价钱来判断马的好坏,偏忘记了让马跑一跑,试一试,看看它到底能不能日行千里,夜走八百,这样就分不出哪一匹马是千里马。

现在有些人不正是这样吗?他们只是著眼于出身,恰恰忘了真正可以做为人才根据的表现,久而久之,不但糟踏了千里马,就连普通马也要变成“劣马”了。

我们必须要摆正出身与表现的位置,衡量一个人是否值得授予爵位、官职,出身不是标准,只有表现才是唯一的标准。

你们真的认为出身好,表现就好,尽可以表现上超过出身不好的人?大错特错,只有表现糟糕的人才会扯起出身这面大旗当虎皮,拿父亲的老脸到处要人买账。出身这东西只能算是参考,只要把一个青年才俊的现实表现了解清楚了,出身之类的玩意就连参考的价值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