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也是绞尽了脑汁,才想起吕建在历史上的作为。
似乎在演义上也有吕建的出场,当时吕建为徐晃副将,蜀将关羽围樊城,徐晃派吕建和徐商诈做徐晃旗号,前赴偃城与关羽儿子关平交战。徐晃自引精兵五百,循沔水去袭偃城之后。两阵对圆,关平出马,吕建出战,五六合后,吕建即诈败而走。关平乘胜追杀二十余里,忽报城中火起。关平知中计,急勒兵回救偃城,后来关平劫寨,吕建等引伏兵出,大败之。
正史里大概也是如此,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水淹于禁七军,趁势又在襄阳包围了将军吕常,曹操见徐晃的部下大多是新兵,很难同关羽作战解襄阳之围,便派将军吕建和徐商助徐晃,吕建和徐商带兵与徐晃汇合后,在徐晃的领导下密攻四冢,迫使关羽救四冢而大破关羽。
后来徐晃随曹彰镇守辽东,吕建又以徐晃副将的身份随曹彰、徐晃对阵乌桓,吕建骁勇善战,有勇有谋,曾以三百勇士采用大迂回作战方式,大破乌丸五万骑兵,吕建对曹魏北方稳定功不可没。
吕布又用相似的言辞激励了吕建一顿,吕建此时还是不曾从军的无名小卒,得到心目中偶像征北大将军吕布的激励,他浑身热血澎湃,当下便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就这样,除了本就是同族人的堂弟吕超、侄子吕鹏之外,吕布又笼络来吕范、吕岱、吕蒙、吕常、吕昭、吕建等六位原来并非同宗同族的同姓将领,共叙为同宗,誓同生死。
吕布觉得最为难得的是,这六位将领都出身于寒门庶族,身后并无庞大家族,当他们归依吕布族中,吕氏顿成一个名符其实的大族。
特别是,这个东汉末年,由士大夫形成的世族鄙薄武将,以文雅自傲,只愿做文官,吕布笼络的这些庶族寒士们,就可以通过军功跻身政坛,渐渐架空那些世家子弟。
在大典开始之前,吕布将吕范、吕岱、吕蒙、吕常、吕昭、吕建、吕超、吕鹏八人聚集起来议事。
经吕布授意,吕范先行发言,吕范目视吕蒙,笑问道:“阿蒙,我来考考你,你可知道,自从我大汉立国以来,可有什么姓吕的大人物?!”
“呃,阿叔,阿蒙我才十一岁,哪里知道那么多大人物。”吕蒙挠着头:“我就只知道有个吕太后。”
“呵呵,阿蒙所言甚是,许多姓氏大族里都有名相名将辈出,可我吕氏,自开国太后擅权,颇为兴盛过一段时间,余下二百余年,皆一蹶不振。奉先公痛心于此,便有聚拢天下吕氏英才,共同复兴吕氏之意。”
“复兴吕氏?”吕蒙奇道。
吕范郑重地说道:“先祖太公尚开大周八百年国运,又创下齐国数百年基业,而先辈不韦为秦相国,编著《吕氏春秋》,为杂家之尊,曾攻取周、赵、卫之地,立三川、太原、东郡,立下秦嬴政兼并六国之基。先辈太后吕雉巾帼不让须眉,临朝称制,掌汉庭十六年,吕家子弟吕台、吕产、吕禄等为王,实是我吕氏最巅峰之刻,然而好景不长,太后驾崩,吕家满门被周勃等大臣诛灭,自此以后刘汉皇室皆敌视我吕姓族人,吕氏遂一蹶不振!奉先公聚集大家一起,便有效仿太公尚、秦相不韦、太后雉之意,复兴我吕氏,或如太公尚、秦相不韦力挺奉先公为汉相,扶持当今天子中兴汉室;或如太后雉,鸠占鹊巢!”
吕布听吕范这么一说,连忙挥手制止:“子衡言语大缪也,我吕布吕奉先身负刘汉皇室厚恩,只知精忠报国,从未有过篡逆之意,我只学太公,不学太后!”
吕布给吕范使了一个眼色,吕范这才留意,吕岱、吕常、吕建、吕昭新近加入,不知他们是否心向汉室,吕蒙懵懂,不知会不会将话语传扬出去,谨慎起见,只是设立恢复吕氏光辉到太公吕尚那样的高度即可,时机不成熟,绝对不表露出对九五之尊宝座的觊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