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担心的甚有道理,这样的车阵迎敌除了李陵用过,其他将领都很少使用,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发挥出威力,我以后会在训练中不断改进,争取达到最好的效果。”高顺在练兵方面精益求精,再加上他忠心耿耿,吕布便放心让他为自己训练官军所有步兵,至于骑兵则有吕布、张辽、徐晃、张颌、高览负责,弓弩兵则有黄忠、郝昭等将领负责训练。

吕布又让韩浩在河内郡招募了一些流民,加上被彻底淘汰下来的降兵,总计有二十万人,统统交给韩浩统领,韩浩被正式任命为典农中郎将。

关于这个任命和屯田大计,吕布特意请太后何莲、天子刘辩和其他五位辅政大臣一起商议。

吕布没有浪费口舌,只是让韩浩把屯田大策的好处向各位做了说明:“圣驾临冀州,冀州世家大族却无有一人前来迎驾,便可知世家大族对朝廷无有忠义之心,朝廷的未来须得我们自力更生,不可仰仗冀州世家。现今冀州虽有五百多万人口,可有一半都掌握在世家手里,另外有一小半掌握在寒庶地主手里,真正能被朝廷纳税且可以在里面征兵的不足一百万,而且这一百万自耕平民被世家欺凌挤榨,奄奄一息,朝廷若想在他们那里收税,只得杯水车薪,若想从他们那里募得精兵,亦是缘木求鱼。为今之计,便是招揽四处流民,收编各处降兵,择无主荒地,由官府提供种子、耕牛和农具,让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官府和屯民按比例分成,可以四六分成,亦可以五五分成。朝廷给他们粮食,让他们活命,又借给他们种子、耕牛和农具,让他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他们成了朝廷治下子民,必对朝廷感恩戴德,朝廷便可在这些流民里募集精兵,屯田丰收以后,朝廷兵精粮足,便可从容处置那帮不畏服朝廷的世家大族。”

太后和朝廷诸公都点头称是。

冀州这块地方世家林立,朝廷想要在此长久,不能指望那些阳奉阴违的世家,只能靠屯田来积蓄实力。

韩浩同时又拿西汉时期的赵充国故事来做屯田有大利的鲜明例证来做说明。

汉宣帝时候,西羌叛乱,年逾七十的名将赵充国毛遂自荐,亲自挂帅出征,平定叛乱。赵充国在对粮食辎重等后勤保障状况进行了充分了解后,发现从后方运粮耗费甚大又容易被敌军断了粮道,便决定在边塞屯田,这不仅是在国库空虚、财政紧张时,节省了大量军费开支、徭役劳作等,而且加强了边防建设,增加了物资储备,提高了御敌应变能力,既开源又节流,有效地保障了国家安全,一举数得,赵充国以一万多名军士,开垦田地两千余顷,“留屯以为武备,因田致谷,威德并行。”西羌的五万军队,竟然被赵充国陆陆续续消灭了四万六千余人。到了最后,赵充国总结了著名的“留四便宜十二事”,即屯田的十二好处。

韩浩就把屯田的十二好处都说了一遍,大家听后,都倍感振奋。

最后六大辅政大臣和太后、天子联合发出屯田诏令:“安邦定国之根本大计,便在强兵足食。昔秦国因重耕战而一统六国,武帝因屯田边疆而巩固西域,此皆前人之良策,值得今人效仿。现今民生凋敝,流民四起,田地荒芜,路有饿殍,军民皆无足粮可抵灾荒,为保国家社稷长久,特命韩浩为典农中郎将,负责屯田大计,所有无主荒地均归国家所有,韩浩招流民和白波黑山诸贼之降兵,开垦荒地,安定流民,各地官吏,各地士绅,皆不得阻扰屯田大计,否则以军法论处!”

韩浩为典农中郎将,常林为典农主簿,典农中郎将下面有典农校尉,典农校尉下面又有典农都尉,典农都尉下面有典农司马,典农司马下面有屯长,如此这般,对屯民进行全军事化管理,屯田农民不得随便离开,屯民不隶郡县。

一个屯含有一千人,置屯长,筑造邬堡,平时务农,农闲时训练,屯里设有一百人的护田队,有屯长统领,负责督促和教导屯民耕种,同时防御世家大族和盗贼的骚扰。

五个屯置一个典农司马,辖有五千屯民;四个典农司马上面设置一个典农都尉,辖有两万屯民;五个典农都尉上面设有一个典农校尉,辖有十万屯民。

目前韩浩任典农中郎将同时兼第一典农校尉,常林兼第二典农校尉,下面的典农都尉、典农司马、屯长皆有韩浩从河内带来的乡民和官军的伤兵组成,其中还有一小部分是黑山降兵里面通晓农事的。

等以后流民多起来了,韩浩的官职便会由典农中郎将升为典农将军,下面的典农将领们也都根据各自管理屯民的表现给予不同的提升。

这二十万屯民大部分人是专门耕田的,种植谷子、小麦等粮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