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页

第343节 呈计划张家玉面圣 调部署李定国回京

“这么说来文章确实是皇长子找人代写的?”龙椅上孙露以冰冷地语调向站在对面的张家玉反问道。时间相距之前张家玉在京城同一干同僚开会至今仅才过了一天半而已。原本位于汤山的狩猎圆离京师就不算远。因此在处理完一些机要文件之后,他便立即乘坐马车赶到了这坐位于青山绿水间的温泉渡假胜地了。只不过张家玉此刻带来的消息显然有些不利于女皇放松身心。可就算是如此,他也没打算就此隐瞒什么。

却见这位帝国元帅面无表情地向女皇证实道:“是的陛下。经证实该篇文章确实是殿下让陈虞尹代写的。而且殿下本人也承认了。”

“恩,难得黄得功心细看出如此破绽。”孙露听罢若有所思地冒出了一句话来。

“黄副院长为未能教育好皇长子殿下深表惶恐,自觉无颜参见陛下。故托臣代向陛下请罪。”张家玉低着头向孙露请罪道。

自己“犯错”却让他跑来代为“请罪”,这种做法多少有点不合逻辑。然而此刻的孙露没有流露出任何想要责怪或降罪的意思。似乎是看穿了对方的意图,前一刻还笼罩在女皇双眸之上的薄雾瞬间就为狡诘的目光所驱散。紧接着孙露便失声笑道:“唔,是这样啊。那就让皇长子来汤山见朕吧。至于此事的处理朕稍后会着人通知军校的。卿先坐下说话吧。”

“谢陛下。”张家玉深深地朝对面的女皇行了个礼后便在一旁花梨木座椅上坐下了。显然他也早已料到了女皇会有这样的反应。因此并不担心黄得功会被女皇问罪。更何况眼前还有更为重要的事需要与皇帝商讨。

果然在了解完儿子在军校的不良表现之后孙露很快就将话锋切入了正题道:“姑且不论这两篇东西是谁写的。照卿的意思似乎军部方面十分赞同上面的方案。”

“回陛下,军部赞赏文章上的作战想法,但具体的作战计划将由辽蓟陆军府来制定。此外,军部还希望派遣一员武将前往辽东担任参军督察剿匪事宜。”张家玉坐在椅子上歉身回答道。

“派参军?军部觉得辽蓟陆军府无法独立完成剿匪事宜吗?”虽然在遣词上带有责问的意思,可孙露的语调却没有丝毫的感情掺杂在内。

“回陛下,军部指派参军前往东北并非是怀疑辽蓟陆军府的战斗力。而是为了处理军队与当地百姓间的关系着想。毕竟‘匪患’的根源在于‘枪患’,因此在军队在剿匪的过程中势必会对当地的民团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不给朝廷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军部以为需要有一个代言人为军部向东北的百姓做出合理的解释。”张家玉有理有节地回答道。

“如此说来军部也同意‘禁枪’?”孙露不置可否地反问道。

“回陛下,是否禁枪得由朝廷、国会下定论。军部只是尽力完成任务而已。”张家玉低调而又谦逊地说道。

其实有关禁枪的呼声自打中华朝建立之日起就一直络绎不绝。虽说纵马挎刀的英姿符合中国人的侠义情怀。可兵者凶器特别是不能为百姓所持有的观点同样也是中原王朝的一贯思路。更何况火枪又是那么威力巨大的一种武器。放任其在民间流通对朝廷来说早晚都是一大祸害。不过有呼吁禁枪的人,自然也有反对禁枪的人。反对者的理由也同样的充足。他们毫不客气地指出王朝的兴亡不在于百姓是否持有武器,而在于朝廷是否持有民心。正如同是秦,秦国家家备兵器,上下同心一统六国;秦朝十户用一刃,陈胜吴广照样揭杆起义。更何况帝国疆域比之前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广袤。在“胡汉混杂”的情况下,惟有火枪才能保证大汉民族在当地的绝对优势。

总之两种观点一直以来都相持不下。故而才会在弘武六年的国会上通过作为折中方案的《枪支管理条例》。然而随着此次东北匪患问题的暴露,禁枪的呼声再一次在舆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此届的内阁首相黄宗羲又是早年力挺禁枪的主力派。因此不少人都认为在下一届的国会之上朝廷的政策极有可能偏向禁枪。

作为维护国家政权的暴力机关中华帝国的陆军部自然是举双手同意禁枪。但饱读诗书的张家玉却十分清楚自己作为军人的本分,明白军部应该遵循的法度。因此军部极少插手内阁的政事,在禁枪问题上也一直保持沉默的态度。不过这并不代表中华朝的军人就会像宋明两朝那样放任官僚打压。在必要的时候军部也会有自己的打算。正如此次军部所采取的对策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