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页

“陛下过奖了。说起来皇室遇刺一案开庭至今都还没能有个论断,以至亲王殿下的冤情迟迟不得伸张。老夫身为大理寺卿还真是无颜面对陛下您呢。”汤来贺微微拱了拱手道。

“汤卿家,此言差矣。此案拖延至今,并非大理寺的问题。乃是陪审团迟迟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之果。对此朕深表理解。陪审团的裁判效率虽低,但这也是实现社会正义所必须付出的成本。”孙露坦然地说道。

“陛下圣明。”汤来贺听罢恭敬地行了个礼道。此时的他已经从女皇的寥寥数语之中明白了女皇对陪审团的态度。事实上,从国会要求启用陪审团起,到司法院物色陪审团成员,中间的每一项过程都严格依照规程进行。通过调查陪审员的姓名、职业是否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是否对案件具有可能影响判断的特殊知识,是否对当事人有偏见,是否认识证人等等相关问题来尽可能地排除那些对案件抱有明显的或可察觉的偏见者。此外,作为法官汤来贺同样不能在陪审团裁判时对其加以干涉,至多只能告诉陪审员如何看待证人、分析证据的方法,而不能对证据发表任何个人意见。在此情况下,陪审团的独立性虽得到了保证,但案件裁判效率也虽之低了不少。以至于司法院内部也随之开始忧心忡忡起来。生怕到时候案件就此被毫无专业知识的陪审团弄得无法收拾,从而连累到整个司法院。不过此刻就女皇的态度来看,司法院的这些担忧似乎只是杞人忧天而已。

不过汤来贺也并没有就此为女皇的开明而大舒一口气,却见他紧接着有试探着向女皇问道:“陛下,正如您现在所阅览的那样。目前陪审团就倭国嫌犯的罪行均已达成一致意见。就是对几个华人嫌犯的罪名还存有异议。主要是对这些人叛国罪名的认定分歧较大。陛下您应该也听说了,去年因为讼师董志宁的辩护嫌犯田川次郎的叛国罪名被督察司中途撤消。现在不少人都认为既然田川次郎这样的人都可以撤消叛国罪名,那其他华人嫌犯也应该撤消对其叛国罪的起诉。陛下您看这事该如何处理?”

“叛国罪是一项极其严厉的罪名,还是该慎重对待才好。”孙露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后,有跟着郑重地补充道:“其实作为一个受害人,朕十分关注案件的审理进展。但是作为一个帝王,朕不想过多的插手司法院的司法事务。朕相信卿家等会给朕一个公正而又合理的判决。一切就拜托卿家了。”

眼见女皇如此信任自己,已然六十多岁的汤来贺不由鼻子一酸,赶紧跨步上前向女皇感激的作揖道:“陛下圣明。臣决不辜负陛下您的圣恩。”

说着汤来贺便恭恭敬敬地退出了御书房。在外等侯的黄宗羲眼见汤来贺这么快就出来了,多少有那么点意外。待见汤来贺一副感激涕淋的模样,他又有了那么一些好奇。陛下在御书房里究竟同汤来贺说了些什么呢?虽然心中很是好奇,但黄宗羲最终只是朝汤来贺微微点了点头。毕竟这里是皇宫大内并不是随便什么事情都能在这种地方谈的。而在另一边董小宛也已从御书房走出通知黄宗羲进去面圣了。

当黄宗羲走进御书房之时,孙露多少都还没有从刚才刺皇案的报告中恢复过情绪来。虽说刚才她以十分果断口吻宣称自己不会插手司法院的判决。但作为一个未亡人她对案件的审理还是颇为介意的。事实上一些相关的传闻已然从外界的市井小巷飘进了皇宫深院。面对这些传言孙露在理智上告戒自己不能感情用事,但在情绪上有时却又难以抑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孙露更加坚定了不插手案件审理的想法。因为在她看来,如果自己插手了案件的审理,或许此刻自己已经受情绪的支配,做出出尔反尔的决定也不一定。依照司法程序办事或许得出的并不是最公正的结果,但这么做至少不是最坏的选择。

“臣黄宗羲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黄宗羲浑厚的声音,一下子就将孙露拉回了现实。面对底下垂手站着的种臣,孙露不由整了整思绪,以平静的口吻说道:“黄卿家请坐。卿家上奏的几份折子朕都已经阅览过了。卿家今日来见朕可是为了内阁拟票的事?”

“回陛下,臣今日前来并非为了那些事。而是为了这份折子。”黄宗羲说着便从宽大的衣袖中取出了一本兰色封面的小册子,上前恭敬地递给了孙露道:“请陛下您过目。”

接过折子的孙露眼见黄宗羲弄得如此神秘,不禁扑哧一笑打趣道:“好你个黄太冲,什么时候也学会走偏门了。为份折子还兴师动众地跑来面对面地交给朕。”

“回陛下,因为此份折子事关重大。一经行动将会影响到帝国在太平洋的整体部署。”黄宗羲神色严肃地回答道。

给黄宗羲这么一说,孙露自然是不敢再有所怠慢。却见她狐疑着拆开了那份折子。在仔细地阅览了一遍之后,她那一对细长的柳叶眉不由自主地就拧了起来道:“黄卿家,这件事情国会知道吗?”

“回陛下,上国会方面已经通过了军部的这项计划。”黄宗羲拱手回道。

“哦,你们连上国会都说服了。本事还真不小呢。”孙露将折子一合笑道。

有点弄不清女皇意图的黄宗羲只得小心翼翼地解释道:“臣原先是想将折子先上呈陛下您御览的。只不过臣等转念又一想,此事事关重大,还是应该与国会达成共识再将折子上奏陛下。这样一来也省得陛下您为我等臣子间的争论而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