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页

“难得酒井大人如此申明大义。在下的这趟差使也算是办得顺畅。两位大人放心,只要你们的答复能让中原方面满意,那一切事情都会变得容易起来。”郑琨说着回头向李耀斗笑道:“李将军,接下来可就是您的事了。”

其实李耀斗早已厌烦了郑琨那既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的表演。待见他又将话题引到了自己身上,李耀斗只得轻咳了一声说道:“本将军只管打仗。别的事一概没兴趣知道。”

“那是当然,将军您只要完成您的天职就已经足够了。”郑琨听罢爽朗地笑道。

第242节 生歧义刺皇案拖延 为案情督察司采证

正如郑琨所言每一个人都有着各自的职责。对于身为检察官的符晓秦来说,他的职责就是代表国家进行公正的公诉。然而自从接手皇室遭刺一案之后,符晓秦却深刻地感觉到要做到这一点是一桩多么艰难而又辛苦的事。需知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杆属于自己的秤,对事物的衡量既取决于客观事实,亦受着个人情绪与道德观的影响。因此当十二个来自不同阶层拥有不同职业的人同时端坐在公堂上对一桩案件进行裁决时,其裁判的效率自然也就要比由判官一己的判断来得低得多。而这一点在皇室遭刺一案的审理上则似乎显得尤为明显。

洪武十年农历八月二十五,皇室遭刺一案正式于京师大理寺衙门开庭。期间督察司衙门与董志宁等状师大约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将有关五十七名嫌疑人的各项证据一一递呈展示。面对如此详尽而又繁多的证据,原本以为能很快做出判断的陪审团内部立刻就产生了异议。而随着控辩双方在法庭上的辩论日渐深入,陪审团的分歧也随之愈演愈烈起来。一场在外界看来毫无争议可以速判速决的案件,竟出乎众人意料地从九月一直审到了腊月。眼见着年关将至,案件的审理又多次陷入僵持状态,大理寺不得已之下只得宣布暂时休庭,直至来年开春再行审理。

面对这场跨年度的审判,符晓秦在无奈之余倒也十分理解陪审团的苦衷。在中华朝刑事案件一般由陪审团进行事实审,法官进行法律审。借以通过双方的相互影响、交流,来保证司法判断的公正性。毕竟要收买影响12个人,比收买影响1个人显然要困难得多。而同样的要让12个人同时作出相同的决断亦非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控辩双方同时都能取出切实充足的证据,又都能为自己的委托方作出有力的辩护。人们的情绪与判断就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影响。正如此次的皇室遭刺一案,陪审团从最初的义愤填膺,到后来的长吁短叹,再到现在的争执不休,无不受着控辩两方代表的影响。

想到这儿,符晓秦不得不对自己的对手董志宁打心底里产生了钦佩之情。首先,董志宁敢冒天下之大不惟接下此案为嫌疑人辩护,就足够让符晓秦佩服他的胆气。而他与一干状师能在不足三个月的时间里收集到如此详尽而又细致的资料,更是让符晓秦等人敬重他们的敬业精神。不过佩服归佩服,敬重归敬重。对符晓秦来说如何完成自己的任务才是自己的首要大事。更何况,能在公堂上与董志宁进行较量亦是一桩能激起人斗志的事。

想到这里,符晓秦不由地打起了精神向一旁坐着的傅以渐问道:“傅大人,后天开庭的文书资料准备得怎样了?”

“回大人,吾等都已经整理妥当了。”傅以渐连忙回过身恭敬地回答道:“大人您要不要再最后复查一遍?”

“恩,那也好。”符晓秦想了一下点头道。

却见傅以渐当下就从一旁的资料架上取下了两叠资料递与符晓秦道:“大人,后天上庭的资料都在这里了。请大人过目。”

“好的。”符晓秦应了一声后便将眼前的资料快速地翻阅起来。事实上,这上面的内容其实早已一字不落地映在了他的脑中。只不过出于安全起见他还是决定在上庭之前再好好检查一下。待见其中的内容并无差池之后,符晓秦满意地向自己的属下点头赞扬道:“傅大人,你们准备得充分啊。”

“回大人,既然董志宁等状师都能做到事无巨细,通通查明。我等朝廷命官自然也不能就此屈居人后。更不能让田川次郎的事再次发生。”傅以渐正色道。一想到当初董志宁等人在大理寺公堂上出示证明田川次郎过继倭人的证据,从而当庭驳斥了督察院对其判国罪的指控。傅以渐心里气就不打一处来。毕竟督察司是号称花了半年的时间对案情进行调查。在公堂上出现这样的纰漏多少让人觉得有些过意不去。虽然陪审团方面对于董志宁等人有关田川次郎非中国人不适用判国罪的辩护在民间一度引起过不小的争议。可陪审团方面最终还是接受了董志宁等人的辩护。为此督察司不得不在中途撤消了对田川次郎叛国罪的指控。

“怎么?傅大人还在为去年的事耿耿于怀?”符晓秦抬起头打趣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