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页

“如此说来,西征的民心这一条朝廷还是占有优势的。只不过那个苏赫巴鲁看样子是个有野心的人啊。”夏完淳略带忧虑的说道:“与其让杜尔伯特部西征还不如让科尔沁去更为合适。”

“卿家说得没错。科尔沁部确实要比杜尔伯特部更加可靠,也更容易为朝廷所控制。不过帝国在西伯利亚的经营却需要苏赫巴鲁的野心甚过吴克善的忠诚。”孙露颇有深意的说道。

“难道陛下真的决定要让苏赫巴鲁在鄂毕河以西建国吗?”夏完淳不解地问道。

“朕和内阁就是这么决定的。”孙露的口气异常的坚定。

“可帝国明明可以打过鄂毕河,甚至攻打到罗刹国也不在话下。以天朝的方式在那里实现大同根本没问题。至于有没有杜尔伯特部的加入根本就无所谓。”夏完淳不以为意道。在他看来罗刹人既然能以几千兵马来到蒙古草原。他夏完淳自然也能一路打到罗刹国去。

眼看着夏完淳以攻击性的口吻说出天下大同。孙露不禁沉吟了一下,突然反问了他一句道:“卿家认为是高丽人强,还是匈奴人、突厥人强?”

夏完淳不知道女皇为何要猛然转移话题。却还是老实地回答道:“回陛下,当然是匈奴人、突厥人强。”

“那现在还有匈奴帝国或是突厥帝国吗?”孙露跟着又问道。

“没有。”

“可现在却有朝鲜。”孙露意味深长地说道:“虽然朝鲜人很孱弱、朝鲜国土很贫瘠。总是依附在强国后头当附庸。但不可否认,朝鲜依旧能以一个国家的面目出现。朝鲜的百姓也认为自己属于同一个国家。这得益于他们受到了中原文明的熏陶,让朝鲜人有了‘国’的意识。此外越南、暹罗、缅甸等国也均是如此。他们或许可以用武力一时征服,或许会认同中原的文化,却难以像之前的草原民族那样完全溶入我华夏。而草原上强悍的游牧民族则没有这个意识。通过强悍的首领他们可以建立辉煌的草原帝国。但只要首领一死,帝国就随之崩溃。剩余的蛮族很快就会被周围的文明完全同化。这就是文明与野蛮之间的区别。”

“那罗刹国有没有国的意识呢?”夏完淳想了一下问道。

“有。罗刹国受欧洲文明的影响,已经有了国的意识。他们有自己的法典、有完整的官僚体系。所以为了让帝国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同化西伯利亚的土人,帝国与欧洲之间必须有一条缓冲带。而杜尔伯特等卫拉特蒙古汗国便是这条天然的屏障。”孙露认真的分析道。

“陛下您的这个任务可真艰巨。”夏完淳听罢苦笑了一下,随即又好奇的问道。“可是您为何不派更高级别的将军去呢?”

“征服不仅仅要靠利益的驱使。它还需要骄傲高雅的精神、奉献牺牲的忠诚、锐如刀锋的力量以及散发着血色的狂热来推动。卿家十分符合以上几条。所以朕相信朕没有看错人。”孙露拍了拍夏完淳的肩膀说道。正如欧洲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十字军情节,对于华夏来说“天下大同”也一直是华夏一族难以抹去的情节。当然在军事实力不济的情况下,中原发展出一套文化大同的道路。可一旦军事实力强盛,天下大同很快就被注入了新的意义。或许一手持剑,一手捧书,这本就是华夏文明最鲜明的写照。

第179节 中华民西海岸定居 托马斯跨海寻同胞